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7B版:老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科尔沁草原上的 “赵大萨克斯”

□王占林

在萨克斯界有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谁的萨克斯在一群人或一个地方吹得好、吹到顶级,那么人们往往就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为“大萨克斯”了。

2011年初冬,首都北京。在“盛世欢歌——首届全国中老年人文艺汇演”中,器乐组的萨克斯演奏者征服了评委获得银奖(金奖未产生)。这位演奏者就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五中学的退休教师、内蒙古音协会员、通辽市音协理事、市老年艺术团副团长赵发先生。

“赵大萨克斯”就这样被叫响了。能在来自全国各省市众多高手中获得银奖的殊荣,绝非偶然。这是他多年孜孜矻矻、苦心历练的必然结果。

赵发从小就对音乐有深厚兴趣,7岁弹琴,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他就以技艺精湛的竹笛、萨克斯演奏而活跃在通辽市演出舞台和娱乐场所,成为市里颇有名气、资深的演奏家。

时常有爱好者向他讨教如何尽快学习掌握好萨克斯的演奏,他总是干脆而简洁地用一个字答:“练!”

是的,西辽河畔、公园林荫深处、甚至旷野田间,都留下他训练的身影。他往往一练就是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如痴如迷、留连忘返。他强调,“要掌握一个技巧,需要反反复复地练习和巩固。例如,练习‘双吐’,那是有遍数的。再有悟性的人练不到遍数,其准确度、清晰度、速度也是达不到的。幻想偷机取巧,抄近道、走捷径就更于事无补。”即使成名之后,赵发的训练也不间断、不松懈。尤其是登台演出之前,他更是一丝不苟,一个乐段一个乐段的锤炼,直到自己认为炉火纯青、不出瑕疵为止。

人们在欣赏赵发先生萨克斯演奏时都感到是一种享受,但舞台上看到的他对乐曲酣畅淋漓的表达以及对吹奏技巧得心应手的运用时,可否想到这成功的背后凝结着他多少辛勤的汗水?

美国载誉全球的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够显示人的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世界。”这一至理名言已成为大多数文学艺术家的共识。赵发先生对萨克斯演奏的主张也不无相同。他认为,乐器是在演绎作品,而作品的主题是灵魂,乐器则是工具,是人脑的延伸,通过乐器表达作品主题是演奏者的天职。因此他强调,掌握一定的吹奏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音乐作品准确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够组织和运用相应的手段或技巧来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按照作品的主题需要,通过乐器的演奏,把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为萨克斯的构造和结体比其他乐器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对演奏者的要求则更高。难怪人们在欣赏他的演奏,时而感到快乐,时而感到忧伤,时而充满遐想,时而潜入沉思,使人或心醉神迷,或激情满怀,或潸然泪下,从他的这番话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和真谛。

赵发认为,学习乐器跟其他任何专业一样,仅仅研磨乐器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具备综合素质,其音乐造诣,艺术修养乃至文化底蕴,都必须厚实,这样学习乐器才有根基支撑,事半而功倍,发展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大。赵发12岁学竹笛,到了青年时,口笛、葫芦丝、二胡、四胡、打击乐等成绩斐然。不仅是萨克斯,他的口笛、笛子演奏在市里也是名列前茅的。他创作的乐曲《科尔沁放歌》,经我市指挥家李金山先生配器并指挥、由老年艺术团管弦混合乐队演奏,引起较大的反响。

赵发虽然闻名遐迩,但他从不摆“大腕”架子,热衷我市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退休后,他经常活动在市老年人一些艺术团体。无论是民乐还是西洋管弦乐,他都发挥了演奏骨干、业务指导和乐队指挥作用。在排练和演奏难度较大的乐曲时,如果离开他的带领和指挥是显然完不成的。此外,与他一起娱乐的萨克斯爱好者向赵发请教问题时,他总会耐心细致地指点,他是乐友们破解萨克斯难题的“活字典”。

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士,往往也是一个称职的教育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家长慕名将孩子送与赵先生赐教。30多年来他一对一地培养学生百余人。他虽然性情狷介,少言寡语,但对学生却十分爱护和耐心。多年来他指导培养的学生已有不少学子学有所成,有的考入专业院校,有的从事专业工作,有的在大型艺术团体担当栋梁,还有的在国家大赛中获得佳绩。在一次全国青年萨克斯演奏赛中,有两位选手并列第一名。当评委分别询问两位选手的指导教师为何人时,他们先后回答了同一个人,内蒙古通辽市赵发老师。现场发出了一片啧啧称赞声,传为佳话。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