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2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咱们村里的“老刘”

——记库伦旗库伦镇三家子嘎查第一书记刘兆勋

通讯员 孙健雯 本报记者 邵南

用情,用心,用力!这是华夏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派驻库伦旗库伦镇三家子嘎查第一书记刘兆勋的真实写照!

驻村以来,刘兆勋上接“天线”抓协调,下接“地气”联百姓,短短20个月的时间,跑了几千公里的路,为三家子嘎查、为库伦镇、为库伦旗做了几百件实事。在当地,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刘兆勋1967年生人,在银行系统辗转工作多年的他已然不再年轻,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他第一时间向分行“请战”!2021年10月,毅然踏上了库伦大地,踏上了帮扶之路……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来到三家子嘎查,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老刘把衬衫西服一换,布鞋一穿、背包一挎,开始走村入户……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223户、964口人,老刘如数家珍。

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他为三家子嘎查制定了“1+1+N”产业发展思路。

一“主”是发展牛产业,争取京蒙资金680万元,规划建设可容纳千头牛的标准化养殖基地一处,采取党组织领办、“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作,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一“辅”是发展水稻种植,积极向“娘家”申请产业扶助资金80万元,开发建设找“稻”家园水稻示范田一处。从选址到规划到打井配套、从选种到育秧到整地扦插,老刘日夜坚守在田里,嘴起了泡、脸晒黢黑、脖子爆了皮,人也瘦了一大圈儿。如今,秧苗长势喜人,丰收再望,这都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N是其他举措。了解三家子学校的难处后,老刘协调“娘家人”捐资10万元,为学校建起阅览室,更换桌椅200余套。乡村振兴,环境要变美,老刘又协调资金300余万元,帮助村里建起了无害化垃圾处理降解站、购买了两辆垃圾车、派发了60个垃圾桶,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老刘喝着三家子的水,却想着养畜牧河畔的大民生。他没有忘记出发时行领导的叮嘱:“兆勋,咱们不仅要驻在三家子,还得为全旗做点儿事!”招商引资是旗里的头等大事,老刘利用自身人际关系找朋友,吸引投资5000万元的蒙阜屠宰加工企业落地,填补了库伦旗没有屠宰加工企业的空白,并注入产业帮扶资金200万元用于启动生产。

老刘深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对库伦旗发展的重要性,与华夏银行多次商量后,通过国家发展委吸引国电投、中铁一局等央企在铁路规划、公路建设、文旅项目包装、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刚刚播种的水稻就被预定一空,荞面、杂粮、手工枕、蒙阜牛肉等名优土特产品在老刘的介绍推广下,走进内蒙古特产总汇,走进首都,走进“华夏人家”。一年多来,老刘实现消费扶贫30余万元,带动农产品输出1.7万吨,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次,村里人称“带货老刘”!

情出“华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华夏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的倾情包联下,三家子嘎查、库伦镇乃至库伦旗的乡村振兴事业一定会花开万家!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