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保康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部署,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错季柿子,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走进保中村柿子大棚,一颗颗柿子秧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正忙着给秧苗打杈、除草。由于生长环境适宜、产品品质优良,该村的大棚柿子早在种植之初就和山东客商签订了收购订单。
村党支部书记焦玉春说:“一期种了120棚铁球柿子,春天与山东小神农公司达成回收合同,以每斤一元的底价收购,预计9月20日采摘,亩产能达一万斤。”
说起铁球柿子,总会让人味蕾大开。为什么保中村能种出品质和口感俱佳的铁球柿子?山东省寿光市小神农种苗有限公司技术员刘瑞文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左中地区昼夜温差大,西红柿生长快,果实口感好,价格自然就高。”
大棚铁球柿子一年可以种两茬,错季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柿子卖出了好价钱,还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挣到钱。
“从棚舍修建到果实采摘,一年大约要雇用700多人,一人一天170元,一个月至少有5000元的收入。”焦玉春介绍道。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一环。如今,设施农业为保康镇农民带来喜“柿”连连。
包卉 程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