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7B版:记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家乡的人民广场

文/刘宏杰

伴着欢快的乐曲,喷泉不断地变幻着造型,在闪烁的霓虹灯下人们在尽情地歌着、舞着、笑着……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甘旗卡镇人民广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为这座草原小城增添了几许风采。

小镇的人民广场颇有些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从吉尔嘎朗镇搬迁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甘旗卡镇,人民广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目的是方便当地群众开展大规模活动。人民广场分南北两侧,南侧以跑道、操场、看台为主,与之相对应的北侧则是革命烈士陵园,一座英雄纪念碑矗立在陵园的正中,广场的布局沿用至今。

听父亲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民广场最大的功能是召开公审大会。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时会定期将一些罪犯押送到人民广场接受公审。公审之前,各大单位、学校都会收到要求参加大会的通知。公审当天,广场上常常人山人海地站满了观看公审的群众。据说,这样的方式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震慑罪犯的作用,对社会治安的稳定起到过积极作用。

时间的脚步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人民广场的功能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那些年,旗里各种大型体育赛事、运动会都在人民广场举办,特别是每年万众瞩目的“那达慕大会”,给父辈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济彻底“搞活”后,有一段时期,人民广场流行“赶大集”。每到周末,周边省份的商贩们就会来人民广场摆摊卖货,鞋帽针织、蔬果粮食……这些商品极大地丰富了小镇百姓的购买需求,我最喜爱的是一种入口即化的棉花糖,还有各式玩具。此外,每年清明节我们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广场北侧的烈士陵园扫墓,这些是我对人民广场最初的记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民广场的变化一直不大,炉灰渣子铺成的跑道围着长满杂草的操场,一到夏天蚊蝇乱飞……为了改善人民广场脏乱差的环境,2000年以后广场进行了几次翻修,翻修之后最大的变化是广场西侧建成了一个网球馆,英雄纪念碑左右两侧建了两个室外网球场。那时,塑胶场地对于老百姓而言绝对属于“稀罕物”,也带动了网球运动在小镇的兴起,当时无论是网球馆,还是室外场地每天都人满为患。同时,早、晚时间段来广场“走圈”、跳广场舞、扭秧歌的人也越来越多,广场里各类体育器材吸引着人们来此健身。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把广场的名字改成了“体育广场”,而且这一改就是二十年。

再好的东西也耐不住岁月的侵蚀。广场上,曾经崭新的体育器材变得支离破碎,球场引以为傲的塑胶地面也龟裂变形,2021年初冬的那场大雪更是彻底压塌了网球馆……终于,这座已建成七十多年的广场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修缮工作。在封闭施工一年多后,华丽蜕变,并再次更名为“人民广场”。如今的人民广场不仅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且布局合理,能满足不同年龄人对健身娱乐的需求。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惬意的生活,而这种欢乐、祥和的场景也成了小镇一道靓丽的风景。

回首过去,人民广场经历了七十载风雨,见证了几代草原儿女用青春写就的奋斗历程。展望未来,这位小镇“元老”将与小镇人们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