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彬
周福财,1932年出生在乌丹县(现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小梁村,靠父亲给地主扛活为生。周福财6岁上山挖野菜,9岁下地干农活。 那年,正赶上旱灾、蝗灾,为了活命,一家人一路讨饭投靠到开鲁县伯父家。
1947年2月,解放的春风吹遍了开鲁大地,同时也来了人民子弟兵——亲人解放军。解放军的亲切和蔼、乐于助人,感染了尚未成年的周福财。他执意要去当兵,由于年龄小,部队不收留他。周福财不甘心,他执拗地站在连部门口,从早上一直哭到太阳落山。部队的领导被小福财的执著感动,批准了他参军的要求。开始安排他到伙食班当助手,后给团政委当勤杂员。
1947年9月,部队接到命令,负责攻打彰武、法库、新民。9月20日,天还没亮,团政委把周福财叫到跟前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作战计划,急需送到二营,你能完成任务吗?”他坚定地回答:“能!”
团政委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周福财,叮嘱道:“如果被敌人发现,你跑不掉的话,就必须把文件毁掉!不能落在敌人手里。”
周福财二话没说,给团政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带上枪支就出发了。
尽管计划很周密,但是过封锁线时,还是被敌人发现了。周福财不顾身后杂乱的脚步和密集的枪声,藏在一块玉米地里,一人多高的秸秆,密实的叶子,把他遮得严丝合缝。他趴在宽深的垄沟里,仔细听着嘈杂的脚步声。估计得有一个班的敌人在找他。有几个敌人就在不远处经过,却没有发现目标。直到敌人失去了耐性,开始喊话:“你被包围了,赶快出来投降吧,我们不杀你……”见没有动静,敌人就气急败坏地向玉米地扫射一通。周福财隐蔽着,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一直等到天黑敌人才撤离。确认敌人远去,周边安全了,机灵的周福财钻出玉米地,一口气跑到了二营营部。到了地方,他就休克过去,在卫生员的急救下才苏醒过来。
1952年11月,朝鲜大地被白雪覆盖。周福财所在的501团2营奉命看守鸭绿江大桥,敌人白天炸,他们晚上修。15日这天一大早,东南方向不远处有机器轰鸣声,大约二三分钟后,敌人几十架飞机就盘旋在大桥上空,连投弹带扫射,一时间,鸭绿江大桥周围碎石、钢筋乱溅。有几根护栏被炸得脱离了桥体,落在周福财旁边,他下意识地低了一下头,就在瞬间,一块炸弹皮子把他的帽子带跑了。战斗结束后,战友们从离周福财三四米远的后方找到了帽子,帽子深陷在雪堆中,只露一布条在风里飘,拾起一看,发现破了一个洞。从里面取出一块大约8斤重的炸弹皮子,战友们深深为周福财庆幸,如果他晚一点低头,后果不堪设想。
朝鲜战争结束后,周福财随军先后在长春市东北防空军事学校、南昌市防空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1957年11月,复员到开鲁县。先后在县服务公司、百货商店、土产公司、农工商总公司、贸易公司担任领导职务。1989年4月28日离休。
今年已逾九旬的周福财,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大事,每天都要看电视、看报纸,默默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他说:“我人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思想不能离开党。”周福财的战斗工作历程,是为国家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历程,是为党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历程。他不平凡的一生,彰显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位共产党员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