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2B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愿做草原上火红的萨日朗

——记扎鲁特旗乌额格其学校教师萨日娜

本报记者 赵彦臻

今年46岁的萨日娜是扎鲁特旗乌额格其学校的一名教师,从教25年来,她坚持资助困难学生,先后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不辞辛苦、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早已成为她的标签。

默默耕耘 日复一日助牧区孩子成长成才

萨日娜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视学生如己出。作为一名主管德育的老师,她时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倾注于日常工作中。

她常常用“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来激励学生,通过给学生讲励志故事、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等方式鼓励他们向上向善。同时,她还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如读书、劳动、书法等,每月进行一次比赛,发掘学生潜力,重点培养有天赋的学生。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萨日娜不仅是市级教学能手,还是一名科普志愿者。平日里,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14年5月,她加入扎鲁特旗科普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旗科协举办的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还自费带领学生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

热心公益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

通过教育改变牧区贫困孩子的命运,始终是萨日娜不懈的追求。萨日娜年幼时家境困难,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学生时期的她便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回报社会。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多年,她曾目睹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于是毅然决定帮助这些像当初自己一样的贫困学子。20多年来,她自掏腰包近6万元,先后资助1名大学生、9名小学生完成学业。

乌额格其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老师们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2017年9月,萨日娜所教班级来了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其父亲因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家里靠低保生活,无力负担孩子的学费。经过校委会讨论决定,由学校为孩子垫付伙食费,萨日娜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孩子上学所需的其他费用。2020年,班里来了一名服刑人员的孩子,因从小无人照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萨日娜像妈妈一样给予他关心和帮助,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学生生病了,她带去医院就诊;天气转凉了,她给送去保暖衣物……用她的话说,能为学生多做一件好事,生活就多一份快乐。

萨日娜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伸。2018年,她加入扎网公益正能量团队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团队。2021年,加入到扎鲁特旗“血缘”公益项目,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并定期无偿捐献血小板及血液。她常说:“我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让爱延续 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的担当

萨日娜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她倡导组建学生志愿服务小队,并经常带领大家深入嘎查村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受萨日娜所影响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通过萨日娜的发动,老师们自愿给学生捐赠物资,并成立了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已有21名老师加入进来,并在不断发展壮大。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孩子,也希望走出去的孩子学有所成后能再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萨日娜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多年来,帮助别人、感恩社会已成为一种习惯,她的善行义举如和煦春风般温暖了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孩子,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