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琪)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以目标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协调为抓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在打造绿色能源供应和农副产品“两个基地”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谱写了通辽产业发展新篇章。
能源绿色转型稳步推进。能源保供稳定有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2468.9万吨,同比增长4.0%,发电量达344.7亿千瓦时,其中,风力发电86.2亿千瓦时,增长18.8%,新能源发电量占28.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坚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全产业链建设协同发力。上半年,新能源新增装机61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47%。能源投资加快布局。新能源领域投资持续升温。上半年,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8.1%,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8.5%,拉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51.6%;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16.0%。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7%。畜牧业生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畜禽存栏、出栏稳中有增。据初步统计,上半年,牛肉、羊肉、禽肉、生牛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5%、9.5%、4.9%、23.8%。产业优势加快释放。农畜产品保供增产成效显著。上半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5%,自年初以来始终保持20%以上增速。产品产量增势强劲,鲜冷藏肉、液体乳产量分别增长72.7%、25.7%。产业发展质效双增。我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农牧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建设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年节约地下水资源6亿立方米,实现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
下阶段,全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