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6B版:书香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惶惑走向觉醒

——我读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文/周晓萍

书架上,一本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气息的厚装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就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书中,老舍先生以小羊圈为缩影,为我们展现了抗战时期北平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小说讲述的是以祁老人一家为代表的小家庭的家族史,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民族史。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北平城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百姓流离失所。小说借家事反映国事,描述的人物事迹立体鲜活,从侧面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也揭露了在危机存亡面前,普通老百姓所展现出的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翻阅这部长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还有孙七、小崔夫妇、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形形色色的人物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缩影。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人们身上、发生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斗争与反抗,使笔者更加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抗战历史,那些从教科书上获取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化为更为浓烈的爱国情。书中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无穷灾难。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人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冠晓荷,仿佛着了魔,他对日本人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就像臣民对皇帝,虔诚之极。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大赤包、蓝东洋、胖菊子,这些败类更是可恶至极,使尽各种手段迫害国人,谄媚日本人,也终究是自掘坟墓,落下一个悲惨的下场。汉奸在日本人面前不如狗,国人更是人人得而诛之!

祁家,是全胡同交口称赞的好人家。除了不入流的老二祁瑞丰,祁家人个个值得尊敬。老一辈的祁老人、祁天佑、天佑太太都是忠厚善良的老实人。少一辈的老大瑞宣是贯穿全书的重要人物,他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了亡国之痛的磨难,既要担负全家的生活重担,又时时受到汉奸的排挤和迫害,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始终坚守住内心深处的民族气节。老三祁瑞全,一位满腔热血的大学生,他不做亡国奴,最先离开北平,成长为抗战英雄,毅然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衍生了汉奸的同时,也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民族英雄,让后人讴歌铭记。这些英雄就是时代的先锋,就是中国民族的脊梁。

书中结尾一句:“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起风了,这正预示着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必将冲破泥泞,重整河山……

(作者单位 通辽日报社)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