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琪) 7月21日,2023年通辽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召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通辽调查队有关负责同志就202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发布,并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恢复向好。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6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266.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44.5亿元,增长5.1%。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农业产值同比增长7.5%;林业产值增长13.5%;牧业产值增长8.5%;渔业产值增长1.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产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制造业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能源行业增势强劲。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已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5%、31.3%。主要产品生产稳定恢复。全市48种工业产品中26种产量实现正增长。煤炭、原铝、鲜冷藏肉、液体乳、中成药分别增长4.0%、1.8%、72.7%、25.7%、42.0%。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7.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7%,金融业增长10.8%。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9个门类中7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呈增长态势。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1%、2.1%、32.3%。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1%,高于全区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6.0%,房地产投资增长3.7%。重点领域领衔增长。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8.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9%。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激发。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7.9%,较一季度加快15.1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62.6%,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7.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9.7%。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5.2亿元,同比增长6.2%。城乡消费协同发展。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基本生活物资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中西医药品类分别增长12.1%、28.4%、25.7%。升级类消费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19.0%、5.5%、67.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3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6元,同比增长5.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9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5,比上年同期缩小0.08。
下阶段,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夯实“稳”的基础,更多激发“进”的动能,以争先进位的劲头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办好“两件大事”上闯出新路子、交出新答卷,用经济的稳与进谱写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