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书香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讲述百年风云 砥砺家国情怀

——长篇报告文学《漂泊》读后

文/闫忠彪

近日,带着虔诚与膜拜的心,拜读了沈保才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漂泊》。这是一个家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历史背景下生存、生活、创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书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历史事件穿插合理,真实完整地叙述了马氏家族近百年的兴衰荣辱,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与风云岁月,从而激发出每位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悠悠“巴林道”,给多少人带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又有多少家族向马氏家族一样经久不衰呢?这首先要取决于人的意识形态,而以马真吾为代表的马氏先贤们先知先觉,以超乎常人的治家理念和处世之道使马氏家族在短时间内兴旺崛起且经久不衰,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这与家族的家风和传承密不可分。马氏家族秉承“知书达理,孝悌力田”的家风和“勤俭持家,为人和善”的传承而耕读并用、修身齐家,此种理念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发扬与传承,我认为这才是本书的闪光之处!

从“风雪巴林道”到“兴商促发展”,书中介绍了以马真吾凭借聪明才智和敢闯敢拼的劲头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而置地、办学、开烧锅、设粥棚救济难民等等又无不显示出马家人闪光的智慧和济世的情怀。近百年前,马家人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论生活多么艰辛,只要条件允许,就让孩子读书,并且不只是自家的孩子,还要对外姓孩子进行“劝学”,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开烧锅、酿白酒不仅填补了当地市场的空白,还把余粮的价值达到最大化。那么,在颗粒无收的大灾之年宁愿自己的烧锅停业也要拿出两仓的粮食来救济灾民并且给灾民提供住处,整整一个冬天,两仓的粮食全部用来救济灾民,在他们眼皮底下没饿死冻死一个人,春暖花开后还把这些人送回原籍并帮助他们复工生产,这是何等的善举,何等的情怀!

在那个风雨飘摇变化莫测的时代,马真吾怀揣一片炙热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无奈生不逢时无法施展心中的抱负,而后只身一人去大后方寻找报国之路,只可惜没遇到好的机遇,否则以他的睿智如果及早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其人生很可能会改写。即便如此,他仍然希望为国家出一份力,以成全那颗一心报国的赤子之心!

以教育兴国、以教育兴邦是马家人始终如一的思想。启文学校的兴始马真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从选校址、招教员、招学生,他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并且在学校资金运转困难时,自费投入5000大洋之多,由此看出,为了教育,他是一个典型的背着钱袋子管事的人,人有了钱是好事儿,但有了钱办什么事儿则不尽同,为富不仁者大有人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启文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遍布全球各地,用他们的满腹经纶和聪明才智来回报社会,这才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尤其是马真吾长子马宏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且身居要职,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根在中国,并且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谈判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好评。退休之后,马宏祥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带着游子久居在他乡的那一抹乡愁踏上了回乡之路。故地重游,站在父辈们创业的地方感慨万千。马宏祥此次回乡之行既替父亲完成了未满心愿,也了却了几十年来自己的思乡之苦,看到了如此强盛发达的祖国。为此,他有条件欣慰、有资格骄傲、有强大的力量和勇气告慰先人:马氏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发达,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政通人和,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