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5B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致敬追寻真实的力量

——写在第二十三个记者节

□本报记者 王利平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信条”,也是新闻工作的底线和最高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迭代,传播者和受众的边界线日益模糊,似乎人人都成为了“记”者,那些没有经过验证核实的信息常常披着新闻的外衣高调亮相,又动辄反转,潦草退场。

在这个浮躁、情绪化的后真相时代,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仍有一代代新闻人激荡着理想主义情怀,坚信新闻专业主义才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他们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牢牢坚守真实底线,前赴后继追寻真相,以客观、准确、严谨的报道凝聚向上的力量,帮助人们理性思考,了解真实的世界。他们用职业精神一点一点垒起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普通记录者和职业记者的本质区别。

真实的力量可以带来信心和希望

去年11月8日,通辽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道路积雪、交通停摆、全市农牧业受到极大影响。早在暴雪来临之际,各媒体就制定了雪情应对宣传报道方案,所有一线采访记者迅速投入战斗状态,全员待命。

雪越下越大,铲雪车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没日没夜地清扫路面积雪,记者们多角度采访报道开展清雪作业的情况,给忧心忡忡的市民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记者为了让观众第一视角看到实时路况,在暴雪中为观众带来了连续12个小时的视频直播;有记者紧急连线专家学者,给群众普及如何自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有记者突破困难前往农村牧区,记录下暴雪中农牧民如何求生自救;有记者在暴风雪中“扫街”,拍下人们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一幕幕感人画面……

经过多日鏖战,全市清雪作业进入尾声,但灾后影响仍在持续,首当其冲的就是农业。暴雪过后天气回暖,给粮食带来了霉变风险。为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各媒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加大保粮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指导,号召广大农民开展自救、及时售粮,为打响粮食“保卫战”,传递了权威的声音。

从抢险救援到灾后恢复秩序,各媒体记者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向外界实时传递雪灾真实情况,切实起到了稳人心、增信心的作用。

真实的力量可以保护温暖和善良

10月中下旬,一个热心市民在辽河公园跳水救人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引起热议。视频时长很短,只记录了接近岸边的情景,当时两位救人者身穿救生衣,被救者套着救生圈,二人正在合力拖着落水女孩走向岸边。网友们为视频中两位见义勇为的市民点赞,但评论中也出现了诸多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当有人认出其中一位救人者是教育系统公职人员时,充满偏见的声音越来越多。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有人说是作秀,有人觉得是演习。

随后,本报记者联系到事件当事人,还原了整个救人经过。何时发现有人落水?落水地点到底离岸边有多远、水有多深?救人过程中遇到哪些麻烦?为什么事件突发,他们却穿着救生设备……网友质疑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一一解答,两位见义勇为者终于被正名。这篇稿件刊发后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知道事件经过的人向质疑的网友耐心解释,充满“恶意”的评论逐渐消失。大家都说:“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寒。”

还原真相,可以及时纠偏,可以减少猜忌,可以保护每一颗善良的心。

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蝶变”,身边平凡又不凡的榜样,紧锣密鼓开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喜迎党的二十大……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渺小如尘埃的记者们企图用炙热的文字、鲜活的镜头,照亮自己的城市,哪怕仅能带来一点点光,亦愿为之勇毅前行。

就是这么一群人,永远相信真实蕴含的力量,永无止境地追问真相,用笔下的感动希望、苦难抗争、公平正义,鼓舞现在、铭刻历史,真实地、用心地记录着终会充满良知美好的世界。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让我们致敬每一次直抵人心的报道,致敬每一份发热滚烫的理想,致敬每一个追寻真实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