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7B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教34载 她为学生带去数学的“光”

文图/本报记者 张宇曦

34年教书育人生涯,她用满腔热情迎接一届届学生走进校园,又目送一届届学生走向新的人生高度。2021年,她告别了那平凡却让她热爱的三尺讲台。

虽已告别讲台,她仍心心念念着学生。今年6月份,2019年毕业班的学生要高考了,她时刻惦记着学生们的状态,虽然不能与学生们共赴考场,却在场外默默地为学生们加油鼓劲儿。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吉林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学生刘畅向她报喜,以62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经济金融管理系。

这不是她第一个考入“清北”的学生,先看一份“成绩单”:

1995年,胡盼被北京大学录取;

2005年,王亮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6年,褚望舒被北京大学录取;

2019年,黄易被清华大学录取;

2015年,全国初中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最后一届)成绩喜人,通辽市获全国一等奖共5名,其中4名是她的学生;

2016年,她所带的初三毕业班,94人参加中考,84人考上重点高中;

2019年,她所带的初三毕业班,68人参加中考,64人考上重点高中;

2019年高考,她的学生就有43人高考总分达600分以上。

从教以来,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他们中有清华毕业远渡美国的科研工作者、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席方阵的设计者、有在外交部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博士。她所教过的学生考入985、211学校的多达500人以上。

这些荣耀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数学老师、班主任刘相荣。

2021年,她送走最后一批学生,望着学生们“远行”的背影,她卸下了教书育人的重担,从通辽七中退休,归于生活。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刘相荣老师自1987年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直到2021年退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如今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国未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自治区优秀教学能手、通辽市优秀教学能手、奥林匹克国家级教练员、通辽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通辽市教研室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工作中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多次承担校内外各种大型观摩课、优质课、送课下乡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2002年4月,她代表通辽市参加自治区课堂教学比赛获自治区级一等奖、东部区第一名,2002年11月,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课堂教学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且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内蒙古教育》和《中学数学教与学》上,2005年,代表通辽市参加自治区第六届中学数学学术交流与研讨,所写论文《数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编《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 2007年3月,被聘为中国未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被科区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因多年的教育教学成绩及社会声望,2013年、2016年两次被特邀参加中国教育家大会。2019年被通辽市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在一个老旧的笔记本上,翻开扉页,刘相荣老师清晰地记录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教育的本质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教育誓言:伴学生成长,教学生成人,助学生成才。她时刻记着这样的理念、誓言和目标,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总结出一套有自己风格的带班经验和教学方法。

回顾这34年,刘相荣觉得,是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而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是她不同教育理念的见证人。初入教师这个行业,刘相荣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因为她觉得,育人的工作不同于别的工作,她不仅需要自己做好,而且更要把别人教好。直到一个学生的出现,让她的心不再忐忑直到走向热爱。那是她1999年带过的一届学生,有个叫王亮的学生,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她看到了什么是“热爱学习”,是他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善于钻研的劲儿打动了她,教学相长,让她从这个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个学生炙热的目光让她开始热爱教育,从此以后,她开始读各种各样的书,写论文,从课堂教学上升到理论,然后形成一种体系,再用这种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讲起课来游刃有余。在一次学校的艺术节,她和学生一起做道具的时候,王亮问她:“老师,您的梦想是什么?”刘老师毫不掩饰地回答:“我的梦想是‘清华’,但是我肯定是实现不了了,我希望我的学生和孩子能替我完成她。”王亮当时就说:“老师,我替你实现这个梦想。”王亮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在刘相荣的鼓励和教导下,王亮最终实现了清华梦。

“不枯燥、乏味,有色彩,能让学生特别专注。”上过她数学课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她一改数学枯燥、乏味的课堂风格,让数学课也能变得有趣、易懂。她说,我教数学是在教学生们学习方法,是帮学生们找到那把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这个大门一旦打开了,入了门儿,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得很快。

“刘老师的数学课十分活跃、生动,一点儿也不死板。一堂课下来,似乎只是几秒钟的事。并且刘老师在讲课时总是细致入微地分析,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什么难题只要经刘老师一讲,同学们都会恍然大悟。”

“刘老师不仅教我们数学,而且在数学课上还渗透给我们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相关知识。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刘老师正在讲‘毕达哥拉斯树’时,突然问道‘你们第一眼看到这树时有什么感想’?请用一句成语回答,这个问题一出,学习氛围一下子就轻松、有趣了很多,有些同学的回答让我们捧腹大笑,我们都有了继续探寻它的兴趣。”

“她讲课的水平真是一流,能够让我们记住数学一条条的定义,还能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能让我这个不喜欢动脑学习的人喜欢数学,这就是刘老师的魅力。”

“当我看到一个三角形时就觉得,用三条边就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有什么可学的啊?可是,当刘老师看见三角形的时候,却能滔滔不绝地讲出好多有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她把我们领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学习勾股定理时,认识平移和旋转变换,探挖四边形,并应用它们设计美丽的图案,解决现实问题。刘老师不仅是讲书本上的知识,她还逐渐培养我们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猜测与推理能力,交流和反思的能力。”

这些内容来自学生们写给她的信,从信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她的数学课的喜爱程度。“刘老师,我姑娘的数学成绩从78分提高到116分。”“刘老师,高考数学我估分,差不多能答满分。”这样的进步和自信,刘相荣觉得是对她教学成果最好的诠释。

多年的教学,使她在数学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她总结出“四位一体”的复习数学方法,这种复习数学方法,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严格遵守“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教学原则,把知识全面规划、系统归纳、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以来,她不仅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还一直肩负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她更重视学困生的转变教育工作。通过远处观察知道他们爱做什么,通过近处谈心明确他们在想什么,通过个别辅导掌握他们学习方面的困惑,很多学困生在她坦诚细微的关爱中与她成为了知心朋友,各方面都有长进,每届都有学困生考进重点高中。

学生和家长们写给她的每一封信,刘相荣都小心地珍藏着,退休后,有空就翻出来看看,读着这些信,回忆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她都会觉得幸福无比。如今,她与学生们的沟通方式不再是书信,每天微信上一句简单的问候,刘相荣觉得她和学生以及热爱的教育事业从未分开过。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刘相荣看重的不是成绩和嘉奖,她说,荣誉再多,也比不上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我的认可!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