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雪 张启民
2021年11月,通辽遭遇特大暴雪,兄弟城市赤峰派出的运送铲车的车队在公路上一边行驶着,一边寻找合适的落脚点——一块足以让50辆铲车列队的、没有积雪的空地。
看着漫天飞雪迅速将刚清理过的公路路面吞没,车队司机心里没了底:恐怕这些铲车是落不了地了。暴雪降低了能见度,在一片苍茫中,车队行驶得愈发缓慢……
忽然,打头的司机“眼前一黑”,他急忙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看到的场景——一大块黑色路面把暴雪笼罩的世界撕了个大口子!
“前方莫力庙收费所可以停车!”对讲机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整个车队。
停车,卸载铲车,列队,支援队伍以停车点为中心,沿着303国道迅速向东西两侧同时推进,“黑色口子”越撕越大……
“当时的场景真是壮观!在这里工作快30年了,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铲车集中到一起。”这样的场景,让通辽市交通运输局公路车辆通行征费中心莫力庙收费所所长邵继光记忆犹新。
暴雪期间,莫力庙收费所职工一直奋战在抗灾一线:当班的职工自发组成党群先锋队,休假的职工连夜返回跟着大家一起清雪,漫天飞雪让他们分不清东西南北,收费班长刘闯便将党旗插在车上为大家指引方向。大家在党旗下、在风雪中忘了时间也不知疲倦,有的同志24小时没合眼,所有人都往一处使劲,那就是保证道路畅通,让群众安全出行!经过四天三夜的不懈努力,该所打通了两条可以行车的道路,收费广场也清理出了可以停车的区域,为后续赤峰驰援队伍的到来,提供了停车、换装的场地,也为通辽在与暴雪的交锋中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时的莫力庙收费所涌动着两股力量,一股是与暴雪较量的决绝,另一股是为受困人员解困疏难的温情。为帮助因暴雪被困在公路上的驾乘人员,该所组织救援队为被困人员送去热水和饭菜,询问身体状况并留下了应急救援电话号码,职工们主动让出自己的宿舍给受困群众使用……
在与邵继光交谈中,记者发现,这只是莫力庙收费所自2014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众多“大事件”中的一件。
一个收费所是如何打造出这么有凝聚力的队伍的?
走进莫力庙收费所,记者找到了答案。
“这边是我们员工自己种的景观树,还有果树,那边是蔬菜水果种植区和养殖区,每个职工都主动认领‘责任田’,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日常管护。”耳朵听着邵继光的介绍,眼睛看着绿树成荫、瓜果满园的场景,有一种置身桃源的感觉。
树丛中,一名小伙子正在给树木修剪枝杈。“他叫青钢,和佟童一起荣获了‘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我们邵所长是通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邵继光话音未落,一旁的副所长佟童连忙补充道。
“荣誉是给了我们某个人,但成绩是全所职工共同努力取得的。”邵继光告诉记者,所里共有45名职工,有脏活累活、有急难险重任务,每个人都主动冲到前面。可遇到奖励表彰,大家却互相推让,个个往后躲。
为啥大家觉悟都这么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领导班子从来都是‘兄弟们跟我上’,啥事都干在前做表率。”“大家都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
职工们的回答如一股暖流,涌动在这个大家庭中,也让记者感受到一座座奖杯、一面面锦旗背后蕴藏的力量。
2016年12月28日早上7点多,收费员佟童在收费亭内听到车道上有刺耳的声音,连忙探出头去查看,发现一辆油罐车车轮处冒着黑烟,于是立即冲出收费亭,喊来当班班长青钢,二人推着应急救援灭火车、拿着灭火器跑向车辆,此时车辆右后轮已经燃起明火,二人与司乘人员共同扑救直至明火基本熄灭。随后,佟童和青钢又从收费所抬来水对轮胎和油罐进行降温。
火情解除后,油罐车驾驶员和押运员拉着佟童和青钢的手连连道谢:“要不是你们及时出手,车上这30吨成品油就可能变成炸弹了,后果不堪设想!”
现代社会,驾车出行成为许多人的首选方式,公路收费所便成了人们来到某个地方经过的“第一扇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费所就是代表一个地方形象的窗口。“我们收费所每天接待车辆大约在1万辆次,时常遇到车辆起火等险情和车辆故障、驾乘人员突发疾病等情况。”邵继光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情况,收费所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个收费亭里都有急救箱和工具箱,收费亭外配有应急救援灭火车,确保遇到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处置。自投入使用以来,莫力庙收费所已涌现出好人好事近200件,不少驾驶员都竖起大拇指,周边群众也是交口称赞。
在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关工委的指导下,莫力庙收费所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为司乘人员提供免费饮用水、为受困司机提供免费餐食、帮助遇到困难车主免费引路拖车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该所还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农牧民清扫羊圈、铲除杂草,为蒙古族幼儿园义务植树绿化校园环境,为困境学生捐赠书籍、衣物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了良好的城市文明窗口形象。该所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科尔沁区精神文明单位”称号,2018年获得“通辽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公路收费所工作时间比较特殊,职工分成几组,5天一倒班,24小时不间断为过往车辆提供服务,有时车流量大,需要多开收费口,正在休息的职工会主动换好制服上岗。“监控屏幕里左侧第一个和第二个收费亭里的收费员,是一对小情侣,还有5天他们就要办婚礼了,我想找人替班让他们回家准备一下,他俩不同意。”邵继光说着,掰着手指数着所里欠职工们的休假:“有个职工小产,按理应该休假,当时他们班组人手不够,我正琢磨着找谁替班呢,她就来上班了,怎么劝也不肯回家休息,到现在我还欠她5天假呢;还有职工请了病假,结果在微信群里看到所里忙不过来的消息,假期还没结束就回来上班了……”
在这个“大家庭”中,能感受到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大家凝聚在一起,每个人都在努力向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历练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大家庭”的骄傲,成为展示通辽文明窗口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