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5B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杨老疙瘩家的新事儿

□文图/本报记者 康桂君

立秋这天,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杨老疙瘩家的“小别墅”竣工了。

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三扇大窗户玻璃擦的铮亮,彩钢瓦灌顶,室内照明、采暖一应俱全……引得不少村民跑来看热闹。

“这猪也赶上好时代了,住上三室一厅啦!”

“往前推十年,杨老疙瘩住的房子还没猪住的好呢!”大家说说笑笑,调侃着,言语里满是羡慕。

没错,眼前这个让村里人感觉新鲜的小建筑就是杨家新建成的猪舍。

杨老疙瘩,真实姓名叫杨树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金家窑嘎查村民。因为在家排行最小,所以人称杨老疙瘩。

早些年,提起杨老疙瘩,村里人都说,他呀,干啥啥不行;可如今,村民打杨家门口路过,总是情不自禁地说,看看人家,干啥像啥。

原来,杨老疙瘩曾经是村里的困难户。家里就靠20亩人口地,收成是有数的。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日子不见起色。最难时,他家里住了多年的土房漏水、墙体开裂,下雨天,炕上地下摆满大盆小桶。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杨树堂家的三间大瓦房终于盖起来了。2017年,杨树堂夫妻俩承包了40亩地种红干椒,红干椒亩产五六百斤。“20亩人口田,加上承包的地,2017年,净剩7万多元!”杨老疙瘩手里有了存款,脑子里的想法也多了。

2019年,他养了四头肥猪,本想过年时给亲戚们分点,没想到当年肉价飙升,猪肉价与牛羊肉价格几乎持平,这让他小有收入。连同土鸡蛋,净赚一万多块钱。

2020年中秋节过后,他家重新装修了房子,还安装了整体橱柜、热水器、吸油烟机、换了新式的不锈钢的大锅台。农家院的装修“标准”真是令记者开了眼界。

2021年初,生猪市场行情持续看好,杨老疙瘩家的生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也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如今,他家传统的猪舍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而且绝对环保无污染,曾经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养殖户。绿色新能源汽车、农用四轮车、摩托车、电动车,家里各种车辆一应俱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让杨老疙瘩“追梦”的脚步更加坚定。

建猪舍,盖起了猪饲料仓库,而且全是现代化设备。“看吧,立秋以后,这猪肉价还得上涨,杨老疙瘩这下可是干着了。”大家打趣道。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