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麦新镇:林果飘香产业兴

果农把李子分拣、装箱。 杨景欣 摄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美娜 通讯员 杨景欣 胡立忠 财汗

八月果园美,林果正飘香。这几天,开鲁县麦新镇林发村的贵妃李子迎来了大丰收,成串的李子挂满枝头,四处弥漫着沁人的果香。苍翠的果树、紫莹莹的果实、忙碌的果农,勾勒出一幅庆丰收美景图。

走进林发村村民邓彩云家的果园,只见颗颗饱满的贵妃李子悬挂在枝头,邓彩云和村民穿梭在果林中,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的景象。凭着10多年种植经验,今年她家种植的李子又迎来了大丰收。

“我家一共有10多亩贵妃李子,客商三块五一斤都包圆了,一共出了10多万块钱,效益挺好的。” 说到收入,邓彩云乐得合不拢嘴。

林发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发展林果产业。多年来,林发村不断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引导村民在林下种植辣椒、豆类等经济作物,通过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实现了强村富民。

林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洪波告诉记者,林发村李子种植面积已达800多亩,达到盛果期的有四五百亩,能为每户果农创收4万至5万元。

“贵妃李子效益特别好,到了盛果期每亩地能收入一万块钱。贵妃李子树冠不大,林下还能种植红干椒、豆类,每亩地能增收2000块钱。李子收完以后,沙果、123苹果也将收获,客商都上门收购,销路不愁。”赵洪波说道。

果品销售不仅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也让更多的村民在果园内就近务工增收。林果产业成为村民可持续提现的“绿色银行”,村民温晓丽就在家门口赚起了外快。“我年年都在果园干采摘的活儿,从现在开始干,能干到9月末。自己家的活儿还不耽误,还能增加一项收入。一天一百来块钱,挺好的,两个月咋也能收入五六千块钱。”温晓丽高兴地说。

产业引领带动发展,乡村振兴大有奔头。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果品经济林3.6万亩,其中进入盛果期的2.3万亩,年可产优质鲜果3000万斤以上,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

麦新镇副镇长雷浩介绍,通过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年内可实现两个鲜果气调保鲜库和一个果品初加工生产链投产运行,切实解决林果储存和反季销售问题,进一步提升林果产业附加值,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