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肖峰
2020年奈曼旗第三届道德模范,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通辽市民兵大比武第一名……现任奈曼旗人民武装部军事科参谋的赵岩在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中,在自己骨血中刻上了军人的烙印,那深刻的烙印,让他在退伍之后找准角色定位,继续保持军人本色不变。
2016年7月,赵岩转业返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满心都是对军旅生活的不舍,但必须服从命令的军人使命感让他做出了抉择。经历化茧成蝶的过程中,他以“立足本职岗位,不负韶华荣光”激励自己,迅速找准角色定位,“要像王继才那样,组织让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做好自己该做的!”
2019年5月,赵岩刚加入人武部工作,便面临着“通辽军分区年度全面综合大检查”。为了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保证单位建设不落后,确保工作无差错、零漏洞,他每天加班到深夜,无暇与工作繁忙的妻子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女,儿子发烧不能及时送往医院、女儿幼儿园无人接送,这些虽也会引来家人埋怨,但看到他疲惫样子,妻子心里一阵阵心疼,“姑娘儿子你可以不操心,但自己的身体也不顾了吗?”赵岩却坚定地说:“部队培养我这么些年,宁可掉皮不可掉队!”
他说到也做到了。短短两个星期,赵岩完成了民兵整组、国防动员潜力、兵役征集、基层武装部建设等工作,制订完善各类方案35种、各类表册106件、各种计划30份。当年的奈曼旗人武部获得了全分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军分区首长的高度表扬和充分肯定。
本职工作之外,要说赵岩最看重的身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那肯定就是基干民兵了。用他的话说,基干民兵是他军人之梦的延续,是他爱军习武、报效祖国的又一个阵地。
军队所学化为为家乡争荣誉的血性信念。赵岩不断激励自己,磨练自己。每次武装部组织训练,他参课最及时,训练最刻苦。赛前的高强度训练,总是让他伤痕累累,手磨破了、脚受伤了都是常事。在通辽比武时他病倒了。怕家里人担心、怕部里知道情况取消他参赛资格,他一边偷偷在医院输液打针,一边参加民兵比武,最终在全市民兵大比武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8年到2019年,在连续两届通辽军分区民兵大比武活动中,赵岩两次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通辽市参加内蒙古军区民兵大比武。他在比赛中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一名永不褪色的军人。
“纸上谈兵”并不是一名好兵,赵岩还利用自己在部队练就的一身本领,担负起了单位组织的民兵训练任务,他做事严谨认真,松弛有度,训练有素,同时用自己的实力,使得参训的民兵深深为之折服。
闲暇时候,每年他都会抽出时间参与无偿献血,每个礼拜都会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还会为偏远地区的困难学生赠送学习用品,进行教育帮扶,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这就是赵岩,一名新时期的退役军人,一名优秀的政府工作人员,尽管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有朴实的工作作风,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顽强斗志;有一颗为家乡努力工作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社会的感恩之心。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在平凡的音符中,弹奏出了不平凡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