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国家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的安排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构建“立体式”审计模式,深入开展2023年预算执行审计,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早谋划,问题挖掘要广度。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全覆盖格局,实现部门预算审计升级,从3月份开始同步开展13个市直重点部门及1个旗县政府决算审计,全面关注预决算编制与执行、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和国有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和对下属单位财务监管等方面,不断强化经济体检的广度和深度。
谋创新,问题分析要深度。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充分融入研究型审计思维,加强财经政策法规、预算管理制度及相关改革举措的学习研究,为扎实开展审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深入剖析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跳出审计看审计,探索研究从根源和症结上解决问题的思路。
夯基础,问题定性要精度。紧紧围绕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支出预算总量与结构等政策导向,搭建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对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政府采购等审计事项开展数据分析,线上分析疑点与线下现场核实相结合,全面提升审计效率。
顾大局,问题建议要高度。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党委和通辽市委发展重点和中心任务,重点关注“六稳”“六保”、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采取以政策执行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审计建议聚焦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措施不配套等问题,通过审计监督,摸清家底,揭示财政资金管理薄弱环节和资金运行风险,深入剖析原因,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提高财政统筹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经济下行、资金调度压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张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