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雪
2023年8月15日是第一个全国生态日。行走在通辽大地上,一草一木中都是科尔沁大地重披绿装的故事,一山一水间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答卷”。
把绿水青山“饱和度”拉满
说起种树的好处,生活在科尔沁沙地的人们最有发言权。
科尔沁沙地面积7760万亩,其中52.7%在通辽市境内。“过去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子,现在,想找一块面积较大的沙地都不好找了,再过几年我们就要无处种树了。”站在科左后旗境内最后一个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区,该旗林草局局长陈辉戏称自己要“失业”了。
作为科尔沁沙地治理的参与者,陈辉见证了通辽通过实施“5820”、“323”、“双千万亩”等一系列植树造林项目,让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后发生的变化:“我每年都会关注我们通辽的植被覆盖情况,从卫星图里可以明显地看到黄色区域逐年减少,绿色的部分增多并且逐渐连接成片。”
“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2023年6月 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生态建设思路,专攻阻碍生态环境系统恢复的薄弱环节,积累出了丰富的科学治沙方法,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通辽样板”。
自2022年启动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来,我市对科尔沁草原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可持续性修复,科尔沁大地的绿意愈发浓郁。
“十几天前种的树苗,现在都冒绿了!”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塔敏查干沙漠中,一排排细嫩的小树苗吐出新绿;
“我们恢复了这里原有的地貌,通过矿山生态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和水源涵养功能。”扎鲁特旗水源涵养区矿山生态恢复项目现场,采挖的矿坑消失无踪,草绿山青的美景呈现在眼前;
“项目完成后,这里的植被覆盖度将超过90%,形成百万亩大林场,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实现沙地增绿、农牧民增收。”科左后旗将生态底线变为发展热线,推动生态惠民、绿色富民;
……
盛夏时节来到科尔沁草原,茵茵绿毯与湛蓝天空连成一片,天上造型各异的云朵与地上成群的牛羊交相呼应,在这里,不需要滤镜和调色,随手一拍就是风景大片,这样“饱和度”拉满的美景几乎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刷屏”。
让绿水青山“含金量”更高
来到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希勃图村,微风轻拂绿色稻田,黄色的稻穗随风摆动,空气清新宜人,景色令人陶醉。这里是希勃图村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观光基地,也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地”。
“原来这里是一片沙地,我们这里打造的是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虽然产量低,但是因为种植环境无污染、水稻品种好、稻米口感好,所以很受中高端市场欢迎。”内蒙古亿利新中农业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白音他拉苏木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田广告诉记者,精耕细作,但并不追求产量,这片种植基地把生态效益摆在首位。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认可,这片基地亩均纯收益能达到6000多元,在稻田里管护的农民年均收入最高能达到7万元;农民闲暇时间到稻米装袋车间打工,每年也能赚2万多块钱。
除了销售稻米创造经济效益外,这里还充分发挥“颜值高”的优势,打造观光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到这里采风,增加了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也带富了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
在通辽,高“含金量”的绿水青山比比皆是。
“现在库里剩的干草不多了,还有不少客户在等着发货呢,都是年初就交了定金的。”在开鲁县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植基地,京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永滨忙得不亦乐乎。
2019年,开鲁县小街基镇流转5000亩盐碱撂荒地种植中科羊草。进入生长旺盛期的羊草,亩效益超过1800元,而且这样的效益可以保持20-30年之久。
“我们镇里引进羊草种植项目要的是生态效益,农牧民在其中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该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苑庆飞告诉记者,种羊草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形成了羊草生态产业基地。
“我们计划将通辽打造成专业化大规模羊草草籽生产加工基地,彻底打破国外对优质乡土草垄断局面,为全国各地优质羊草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原生态修复提供种子。”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羊草研发团队工程师刘辉告诉记者,未来,中科羊草不但能加深通辽的绿色底色,还能让农牧民在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辽正以科尔沁草原保护和修复为基础,让绿水青山“含金量”更高:以木材加工、果品、种苗花卉和绿色种养为主的林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木材加工业年产值5亿元左右;沙地葡萄、塞外红小苹果等为主的鲜果产业基地达100多万亩,山杏、大扁杏为主的干果类基地260多万亩,果品产业年产值达13亿元;林木种苗花卉培育面积10余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中蒙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等绿色种养有序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成中蒙药材基地20多万亩,年产值达10亿;依托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独特自然景观的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到30亿元……
“绿起来”的故事和“富起来”的“答卷”,共同勾勒出科尔沁草原这片美丽家园的图景,也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用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绘出美丽中国建设的通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