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王利平 通讯员 祖世杰
骆宇石今年53岁,1994年7月入伍。退伍后,他被分配到沈阳铁路局白音胡硕工务段珠斯花线路车间,从事铁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工人。作为退役军人,骆宇石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工务段专业要长年累月经历风吹日晒,作业条件特别艰苦,特别是通霍、西部铁路地区,每年进入10月份,极端恶劣天气频发,进入11月后,白雪皑皑,时常刮起“白毛风”,回想冬天的场景,骆宇石都忍不住哆嗦。
“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当初的情景,很多工友手、脚、脸都被不同程度的冻伤。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恶劣环境,可以说永生难忘。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为此我很自豪,现在我想说在铁路人的身上也有这种对党忠诚、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精神。”骆宇石回忆说。
最让骆宇石难忘的还是2014年冬天那场罕见的大雪,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天地之间一片雪白,“白毛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如同刀割。骆宇石跟班组的几名工友接到命令到珠珠线去抢雪害,到现场后,他们看到线路已经被三米多高的雪墙埋没,为保证线路最短时间抢通,几个人硬是蹚着积雪,顶着大风,一锹锹的挖、一镐镐刨,脚冻麻了,脸冻僵了,腰也直不起来,他们坐在线路中间挖,渴了就吃把雪,累了就在雪窝里歇一会儿,手、脚、脸都被不同程度的冻伤,就这样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才把线路抢通。“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从来没有忘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遇到困难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是我应该做的,这也是铁路人的优良传统。”骆宇石说道。
岗位虽然平凡,但他所养护维修的铁路是钢铁动脉,一锤一撬事关铁路安全,每当列车从骆宇石亲手维修的铁道上平稳经过,他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几年前,考虑到骆宇石的身体情况,组织把他安排在驻站联络员的工作岗位上,这项工作虽然不用在户外作业,但必须时刻盯住列车运行信息,及时与现场作业人员沟通联系,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铁路畅通,安全责任更大了。
经历三十年风风雨雨,退伍军人骆宇石仍然是雄姿勃发,壮志凌云,他说:“不论在哪个岗位,我一定会继续传承发扬军人的优良品质,当好排头兵,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