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市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实现“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

本报讯(记者 管炜) 近年来,我市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大力推广浅埋滴灌,努力交出高质量“节水答卷”。

我市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反复总结全面比对管灌、喷灌、膜下滴灌等不同工程类型的节水效果,创新推广以浅埋滴灌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

从2018年起,我市规划实施了以浅埋滴灌为节水形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实现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亿斤以上,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旗县为单位,打破乡村界限,重点围绕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划项目地块,确保集中连片推进。坚持“水、电、井、路、树、技”六配套标准,“品种、播种、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耕、机收、秸秆还田”八统一原则,确保一步到位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行“一增四改”“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同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置精准计量设施,实现智能化水电双控。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实现了“五省四减三增两促进”的综合效益。“五省”,即在低压管灌的基础上每亩可节约用水100立方米以上,省水36%、省电36%、省时47%、省地8%、省工33%。“四减”,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10至15个百分点;实现精准用药、定向施药、减少药量,降低病虫害发生;与膜下滴灌相比,亩均减少地膜用量3.5公斤;减成本方面,浅埋滴灌通过井电双控、药肥双节,提高了效率,实现了节本增效。“三增”,即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两促进”,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提升了组织化程度,促使大量的农民从耕地上走出来,参与其他产业发展,进而提高收入水平;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了生产效益,推进了农业深度转型发展。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下降趋势,带动全市生态环境整体性好转,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