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通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国家地理标志享誉海内外。建设品牌通辽,就要培育标志性产业产品品牌。兴一个品牌,可以带一批产业、强一方经济。通过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轮驱动”,实现通辽产品向通辽品牌转变,让通辽品牌建设跑出加速度,让通辽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城市。
科尔沁草原物华天宝,百年通辽城人杰地灵。通辽品牌正迎头赶上,成为国内国际市场抢手货。如今,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把培育通辽品牌、打造品牌通辽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推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文化——品牌城市”良性互动,全面丰富发展内涵、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品质驱动,让通辽品牌“亮”起来
以创新提升品质,以品质擦亮品牌。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品质的背后是创新。高质量体现的是高品牌价值,更是通辽最直观的形象与名片。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多年来在科学养殖、全产业链经营方面下苦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带动饲草、屠宰、加工、销售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黄牛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科尔沁牛业现已成为中国肉牛产业领导品牌之一,科尔沁牛业专注牛肉行业20余年,深耕于牧场田间,用心打造出集种植、养殖、繁育、屠宰、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和创新循环经济模式,在促进企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产业链条中获得丰厚收益,从草业、繁育,到屠宰、加工,再到销售、流通,黄牛产业的“通辽发展模式”令世人瞩目。
现如今,黄牛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共荣共赢,带来了多重红利——草产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成长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肉牛交易市场条件日渐完善,生意火爆。牲畜交易市场辐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等周边盟市和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区,初步构建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发展格局。催生了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牛肉及深加工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市以良种化繁育为目标,全覆盖推广良种应用。建有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公牛存栏180头,年生产冻精350万支以上;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基因选择指数和肉牛选择指数育种值评估中,全国排名前100名种公牛通辽分别占45头和17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全市饲养基础母牛超万头苏木乡镇达到64个,超千头嘎查村达到604个。我市依托自治区科技厅“科尔沁肉牛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支持,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研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组建通辽市肉牛育种科研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计划202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肉用型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填补内蒙古乃至东北地区空白。
我市大力发展“互联网+肉牛”模式,推广肉牛标准化养殖,打造极具市场美誉度的现代化牧业。肉牛养殖标准化,是指在肉牛养殖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操作实施,包括牛舍建设、肉牛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科尔沁”品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2005年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立并实施28项科尔沁肉牛标准,并且连续多年被选为特供产品优秀供货商。借助互联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要算建立了“肉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该系统覆盖了整个肉牛产业,建立了全市肉牛数据库,实现了活牛和产品质量可追溯,通过输入产品追溯码、生产批号等产品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查询到产品的养殖作业、原料运输、基地加工、成品运输各个环节。
我市依托黄牛资源优势,在养殖模式、产业布局以及市场领域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放大牛产业的优势,正在走出一条牛气冲天的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以“牛”为媒、推广通辽。
创新驱动,让通辽品牌“火”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就是发展进步的源头活水,只有创新,才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创新精神赋予我市品牌建设持续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市立足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与高等院校合作,组织开展肉牛种子工程、玉米品种培育、蒙医药技术体系、新材料研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我市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产业根基多元稳固。实施节水增粮、奶业振兴、“菜篮子”基地建设等11项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玉米示范区单产创东北产区纪录,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肉牛、生猪养殖规模稳居全区首位。开工建设产业建链延链强链和企业增资扩产、节能技改、智能制造项目300个,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钙钛矿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营收超百亿企业达到5家。园区区域评估成果投入应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完成,新增标准化厂房25.8万平方米。开鲁冷链物流园等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启动实施,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昶辉生物正式挂牌新三板,实现通辽本土企业上市新突破。
我市享有“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之美誉。把握好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契机,全力推进农牧业创新提质,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通辽粮”。 我市打造玉米全产业链,小品种氨基酸产能占全世界40%,肉牛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均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科尔沁牛”“通辽黄玉米”的品牌叫得更加响亮。我市“风”“光”无限,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征伐之地,科尔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成为辐射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我市正在大力建设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新材料产业的绿电替代、高端延伸,铝后加工产品延伸至120余种,电解铝行业烟气超低排放系统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我市创新指数正逐步提升起来,让人对通辽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也让通辽品牌越来越亮眼。
产业驱动,让通辽品牌“强”起来
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对企业而言,树立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对城市来说,企业品牌建设深刻契合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一个企业、一个城市能走得多远,取决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想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占有一方席位,通辽品牌建设还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差距、补齐短板,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作为“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库伦旗发展蒙医药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辽市被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中国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均在通辽,中国50%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通辽。走进内蒙古库伦蒙药有限公司,空气中弥漫的药香扑面而来。该公司始建于1957年,是全国首家国营蒙药生产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国少数民族医药产品定点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蒙药制药企业。公司在同行业内最早被认定为“内蒙古老字号”,是中国蒙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库伦旗的荞麦以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而闻名国内外。近年来,该旗充分发挥“中国荞麦之乡”优势,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改良品种等措施,培育壮大荞麦产业,延伸荞麦产品产业链,不断扩大“库伦荞麦”这一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影响力。该旗荞麦产品不但走俏国内市场,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库伦旗依托沙漠、生态、美食、美丽乡村的资源优势,打造康养小镇和度假基地,让绿色经济创造更多发展红利……
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发力,实施新能源倍增、绿电替代行动,全年获批新能源指标723万千瓦,建成装机30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超过火电装机规模。霍林郭勒、奈曼增量配电项目投入运营,国内首台套纯氢燃气轮机示范项目落户通辽。2023年,我市将积极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57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肉畜出栏达到900万头只。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红干椒、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优势特色玉米产业集群。我市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新粮人”队伍,高质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智慧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
一个个通辽品牌,竖起了通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标;一张张通辽名片,闪耀着自主创新的智慧与光芒;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这样的转变都在发生,这样的故事都在发生,这也向全国甚至全球传递了通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强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成为品牌城市,通辽正蹄疾步稳;建设品牌强市,通辽任重道远……(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