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中有力发挥民政积极作用。
持续提升创建水平,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中彰显民政优势。聚焦基本民生保障为民托底。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重要要求,持续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纾难解困办实事”“温情关爱夕阳红”“护佑朝阳助成长”共建项目,建立健全主动宣传、主动发现、主动公开联动机制,传递政策、解决难题、增进福祉,切实使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6月上旬,我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99649户169903人,较上月净增加867户1474人,支出低保资金32040万元(城市低保9189万元、农村牧区低保22851万元)。前6个月,全市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565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411万元,同比增加107万元,增幅8.2%。累计开展社会救助主动发现1.2万人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442名困难群众纳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17名,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90余万元。“两项补贴”政策惠及3.98万困难残疾人和4.23万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400余万元,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为民增福。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优势,将民族团结、移风易俗、诚信友爱等作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重要内容实现嘎查村全覆盖,积极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关爱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广泛宣扬“最美社区工作者”“和睦友爱好邻居”感人事迹。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稳经济大盘等重大部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助力“模范自治区”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开展活动600余场次,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 聚焦基本社会服务为民解困。围绕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全市54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全部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新建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2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选址,已建成城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9个。持续深化婚姻、殡葬改革,以点带面倡导形成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积极破除殡葬陈规陋习,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祭扫,推动形成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时代新风。
持续健全创建机制,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中发挥民政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始终把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为重要工作,推动创建工作内容不断拓展,形式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明显。制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丰富活动形式。依托党员“双报到”“八进社区”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社区。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包联小区送温暖、送政策,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2023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为总目标,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忆党史铭党恩 传承红色基因”“石榴籽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铭党史 学榜样 砥砺奋进新征程”“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美丽通辽”“北疆巾帼心向党 携手奋进新征程”“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等体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主题活动。(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