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阳 通讯员 孟来
镜面一样的稻田内,嫩绿的稻秧挺立其中。在奈曼旗苇莲苏乡,随处可见稻田里奔走的插秧机车、埋头躬腰的稻农,编织出一幅幅山水农耕画卷。
苇莲苏乡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所产大米晶莹剔透、软筋香甜、适口性强。近几年,苇莲苏乡因地制宜优化水稻品种,为绿色有机大米赋予新内涵。
在被称为市边、旗边、老哈河边“三边”村的东奈曼营子村近千亩稻田中,有一片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政府特别关注的“宝地”,它便是自治区审核认定为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项目的20亩水稻生产试验田。
“咱们苇莲苏大米虽然名声在外,但没有一个产量高品质好、又被市场和稻农都认可的固定品种。”奈曼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关奎说,通过生产试验,遴选出适合土壤条件、产量相对较高、米质好的品种进行推广,重新定义苇莲苏绿色有机大米品牌。
好土好水出好米。苇莲苏乡位于老哈河东岸,是全市稻米的主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适宜的气候、独特的地貌让苇莲苏大米蜚声旗内外。作为西辽河支流的老哈河,贯穿苇莲苏乡全境。这几年,苇莲苏乡通过水质生态修复和湖泊水生植物调整等措施,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候鸟都会在此栖息驻留。
沿着老哈河东岸282公路一路向北,就到了大林子村的绿色水稻种植基地。
“传统单一的品种已经不适合市场要求了,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大林子村村民李国有着20多年的水稻种植经验,“水质对水稻增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草甸子上茂盛的植被又形成了腐殖质营养成分,产出大米在口感和营养方面肯定略胜一筹。”
从“无公害”到“绿色有机”,从“单一传统种植”到“高品质提升”。目前,苇莲苏乡已注册商标5个,绿色认证达1万亩、有机认证300亩,“苇莲苏大米”为区域性绿色有机大米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