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通服务农牧户“最后一公里”

本报评论员

肉牛产业是通辽强农富民的支柱产业,也是通辽“强农考卷”上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

一直以来,“小规模、大群体”是促进通辽广大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发展模式。但这种模式在改良、繁育、技术普及、疫病防治、金融支持、出栏销售等环节,与规模经营相比,存在很大的弊端。要想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就必须消除这些弊端,切实加强面向分散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构建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打通服务农牧户的“最后一公里”。

打通服务农牧户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构建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以县域为主体抓好统筹、保障投入,切实增强苏木乡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服务功能,充实改良、防疫、兽医队伍工作力量,定期组织培训轮训,广泛开展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调制等标准化技术指导服务,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提高养殖技术,形成一支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轻骑兵”队伍。

打通服务农牧户的“最后一公里”,需要主动创新和加强金融支持,深入研究金融服务肉牛产业的难点和堵点,着眼于解决信贷结构不均衡、产品适配性不高、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不强、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制定更有针对性专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肉牛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育肥和加工环节资金倾斜支持,扩大肉牛保险范围,全面改进和提升肉牛产业金融供给,为“小规模”发展成“大群体”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