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永生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于2022年10月28日经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报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这两件地方性法规是2016年通辽市获批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的第十件和第十一件地方性法规。
一部部法规正在悄悄改变着通辽人的生活。改变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高质量推进地方立法,立法步伐不断加快,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立法经验不断丰富,为服务通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人大主导 立法为民有“精度”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将人大主导落实到立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3个方面的立法权限,切实发挥好参谋作用,着力把好立项关、调研关、起草关,推进“小切口”精细立法,确保地方性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把好“立项关”,变“等米下锅”为“点菜上桌”。在制定立法规划、立法计划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次召开不同领域座谈会、定向征求意见、多媒体平台公布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同时,优先安排社会需求最急切、百姓呼声最紧迫的立法项目,使立法工作更加贴近民心,并最终选定《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作为2022年立法计划项目。
把好“调研关”,使立法更“接地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坚持召开各种形式立法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听取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意见建议,在不同的声音中寻求最佳的立法角度和切入点。为全面了解实际问题,在制定《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时,深入9个旗县市区,远赴浙江省杭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极端天气应对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制定《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时,市人大常委会先后2次深入科尔沁沙地主要分布区域调研、走访,看实情、查问题、听意见。
把好“起草关”,提高法规质量。凡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的立法项目,注重在起草中听取管理相对人、利益相关群体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勇于并善于在矛盾的焦点上“划杠杠”,防止和克服立法中的利益偏颇。在制定《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31场、论证会6场,征求意见建议300余条,对条例草案作出了100余处修改,确保法规起草质量。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每一部法规都符合宪法法律精神,反映人民意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开门立法 贴近基层有“深度”
坚持开门立法,拓宽民主立法渠道。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使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选好基层“哨点”。根据立法需求,在高等院校、机关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等各类单位,设立了第一批共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把立法听取民意、吸纳民智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的“家门口”。
找准民意“焦点”。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法规制定的各个环节,广开言路,收集意见建议近110多条,获得采纳25条。
疏通治理“堵点”。实践证明,立法联系点扎根基层,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立法工作,不仅提高了立法质量,也提高了公众对法规的认同感,在破解法治建设的难点堵点、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极端天气应对条例草案审议期间,科尔沁街道立法联系点广泛收集整理基层群众意见,提出了“在无人看管的铁路立交桥,设立警示标牌,必要时划定警戒区或者禁止通行”的建议,被写进条例的应急处置措施条款中。
立行并重 贯彻实施有“力度”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立行并重,一手抓立法,一手抓实施,切实把立法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民福祉,切实做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注重宣传引导,立法与执法衔接。10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通辽市极端天气应对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组织相关执法机关进行宣讲,组织拟定条例实施的新闻宣传稿件,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宣讲,营造全社会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强化执法检查。条例实施一年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监督条例的实施情况。2022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通辽市蒙古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完善机制 科学立法有“法度”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在《通辽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出台了《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顾问工作规则》《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通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工作规则》,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和准则。同时,依据立法咨询顾问工作规则,聘用19名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2022年立法咨询顾问提供咨询意见58人次,发挥智力优势和专业支撑作用,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通过一次又一次生动的立法实践,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察民情、汇聚民智,使每一项立法成为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的“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