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8B版:印象科尔沁 上一版   

布和朝鲁 耄耋不改初心志 岁月深处是芳华

布和朝鲁

文/董贵

90岁申请入党,用养老的钱资助寒门学子,为灾区捐款,所撰写的关于牲畜治疗的论文多次刊登在国家级刊物上,一生爱岗敬业,博学多才,用毕生的精力为农村牧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高级兽医师,耄耋离休老军人布和朝鲁。

1929年7月,布和朝鲁出生在先进苏木北通什嘎查,到他这一辈已经是家族迁居到这里的第八代了。他是贫困家庭的独生子,少年时曾在白音华镇的一个叫揣尔吉的学校断断续续的读了三年多书,这也让他比一般的孩子更有主见。1946年八路军进驻锡勒图库伦,号召贫苦的农牧民家子弟参军,年仅17岁的他积极报名加入了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第二团一连。加入部队不久,解放奈曼旗的战斗打响了,一个从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家孩子,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坚持下来的。紧接着他又参加了解放乌兰浩特科右旗、科左中旗舍伯吐、通辽、彰武等战役,在一次战役中,布和朝鲁右腿被子弹击穿仍然坚持战斗,部队领导对这个年轻勇敢的蒙古族战士很是喜欢。1947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宣布解放,布和朝鲁因为踏实肯干,被调到内蒙古骑兵一师司令部当通讯员。1950年,他又因为勤奋好学,和其他三个战友一起被保送到长春军委兽医大学兽医专业学习。当时内蒙古送去的二十几个学生学历普遍偏低,但内蒙古骑兵兽医专业人才奇缺,因此中央军委要求,无论克服什么困难都要让他们完成学业,决不能放弃。一个农村孩子能到大学学习,对布和朝鲁而言是何等宝贵的机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报答党的培育之恩。自此他加倍努力,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晚上室友都睡着了,因为规定熄灯之后不允许开灯,他就点燃一支香,逐行的读书,香头的亮光只能看到几个字,就这样他不知用了多少支香。他很少出校门,即使出去了,也会随身带着书,一有时间就会拿起书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考试时,他在六十多名同学中,以第五名的成绩毕业,全校师生都为他的刻苦努力交口称赞。毕业后,他回到锡林郭勒盟军分区一团,当时有很多战马因为各种疾病死亡,尤为严重的是当时流行的便秘病(学名草节),被称为绝症。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所有人都对这个病束手无策。了解到这个情况,布和朝鲁一遍遍翻看学习笔记,但都没有相关的治疗方案。他想起老师上课时偶尔提起的一个方案,就是硫酸钠可以消除堵塞,但需要将手臂伸入马的肛门确诊。他给马灌完硫酸钠后,将手伸入马的肛门,这个操作非常难,他一次次尝试,终于把用硫酸钠浸泡过的结块慢慢揉碎,这个方法获得了成功,一个冬季就救活了十几匹马,也得到了部队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誉。1953年骑兵部队整编,当时已经是排长的布和朝鲁,积极响应号召,复原转业到乌兰浩特劳改区农场当兽医。到农场的第二天,他就早早地来到草场看牛羊的情况,他看到一头牛身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牧民告诉他已经看了好多兽医都没治好。他便反复看学习笔记,知道纯盐酸腐蚀性强,但没有成熟的案例之后,他大胆尝试,成功治好了几例相关病例,大家都对这位新来的兽医刮目相看。后来牧场发生了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炭疽病,他积极与兽医部门沟通,发挥自己所学,为牧场挽回了巨大损失。布和朝鲁的事迹被兴安盟保安沼劳改农场的领导发现,当时保安沼劳改农场有牛马两千多头(匹),由于没有专业兽医,死亡率很高,于是布和朝鲁临危受命,被调到劳改农场开展救治工作。他到劳改农场后,发现很多牛马得了牛肺疫,这是传染性很强的慢性传染病,而且当时国内没有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殃及所有牲畜。他把十几头牛的血检测样本送到黑龙江省农业厅畜牧处化验室检测,事实证实了他的预测。一百多万亩水旱田都要靠这些役牛耕种,没有了它们后果不堪想象,场长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些役牛。他找了很多书籍都没有解决方案,但他知道一种进口的新阿斯美甲氧那明(914)对球菌有治疗效果,但对杆菌有没有疗效不得而知。他决定试一试,但他走遍沈阳、长春都没有这样的药物。后来在哈尔滨道外街一家苏联人开的药店找到了这种药物,这让他喜出望外。但这只是第一步,他开始挑选二十头牛做实验,初获疗效,这使他有了更大的信心。但全场两千头役牛都需要检测,一头的检测成本就要5元,在当时可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场里拿不出这笔钱。他决定自己制造检测设备,当时农场没有电源,他就购买煤气炉代替电、又购买温度计等设备一共花费不到百元,用煤火力24小时保持37摄氏度,寸步不离观测数日,不断地实验,终于有了成果,他的检测数值和黑龙江省农业厅畜牧处化验室检测的结果百分百一致,单单这个发明就为农场省下了一笔巨资,在一年内治好973头役牛,秋收时也获得了大丰收。成功以后,他撰写了这项技术的论文,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挽救了无数牲畜的性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回到家乡的布和朝鲁被分配到库伦旗畜牧局种畜坊工作。上班后,他被派到艰苦贫瘠的牧区工作,有了稳定的工作,让他如获新生一般,所有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工作中,他发现有很多牛犊、羊羔无故死去,大家都无法解释原因,他多次尝试也没有结果。为此他买了很多的书籍,不分昼夜的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心血没有白付出,最后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缺硒会导致牛犊、羊羔营养不良,甚至会死去。当时硒这种微量元素在国内也没有人了解和在意,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带着样本找到内蒙古畜牧兽大医学院,可是没有相关检测设备,情急之下关教授让他去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看看,就这样他带着关教授的信件来到北京,他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中国即将研究和普及的重要项目,畜研所决定免费给他做实验,实验结果和他想象的一样。他兴冲冲的回到单位,但大家根本不相信是这个微量元素在作怪。为了说服大家,他就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经过不断游说,一个牧民终于同意用自己的羊做实验,实验效果相当明显。第二年被实验的羊不但强壮,而且出糕率很高,成活率更高。他立刻把自己的成果写成论文,发到各个权威杂志,反响非常大。上级有关部门决定在辽宁省营口市盐化厂召开“补硒工作及含硒畜牧盐产品鉴定会”。邀请四十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并要求布和朝鲁现场作经验介绍,他的演讲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他的论文被编入《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大辞典》《中国成功人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大辞典。

回到家乡后,旗领导组织召开全旗牧业大会,让他做科技成果报告,让库伦旗广大农牧民尽早从他的研究成果中受益。鉴于他所取得的成绩,中国农业科学院决定对他的成果进行检验和鉴定。为了让数据真实可靠,他和一名党员干部连续工作了两个月,风吹日晒雨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所有数据的测算和记录。经过十多位专家的一致通过,他荣获了三等奖,也因此救活了无数的牛犊、羊羔。精准扶贫项目中,库伦旗引进100头黑白花奶牛,对这个新品种奶牛,大家缺乏养殖经验,出现死亡现象,临近退休的老布再次充当“救火队长”,带领几个工人开办了奶牛场,他用注射营养液的方法让这些集中管理的奶牛焕发了新的活力,牛奶产量逐年增多,他同时还养殖了猪鸡羊,让一个小坊子逐年发展壮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盈利企业,再一次证实了他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1990年老布光荣离休了,从17岁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千辛万苦的干了大半辈子工作,离休了本该颐养天年,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利用所学专业,用牧民卖不了的牛奶制作干洛素奶制品,不仅自己有了一定收益,也解决了牧民卖奶难的问题,并增加了牧民收入。乌云老师是日本的战争遗孤,被额勒顺老额吉收养,长大后为当地做了许多贡献。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建设乌云森林,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乌云老师慕名找到了布和朝鲁,就如何改变当地农牧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采取了他要为当地培养兽医的建议。就这样他在当地亲自挑选学员,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授课,经过手把手的实际操作,他培养了13个兽医学生,每位学员都达到了能独立行医的程度,能辨认家畜传染病与普通疾病的诊断、治疗、打针、投药、灌药、阉割等技术,为促进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被返聘到机关为那些中专生传授兽医技术,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更多人受益。一晃到了古稀之年,他的一个亲属要开办养殖场,又找到了他,热爱这个行业的他欣然接受,他把坊子管理的井井有条,收到了老板和员工的高度好评。

布和朝鲁是个有爱心又热心的人。汶川地震,他毫不犹豫地拿出500元捐助灾区,之后他听到哪里有灾情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捐赠衣物和钱财。在他的老家,有两个孩子,父母离异,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学的学费凑不齐,他听说后,马上给两个孩子捐钱,每学期每人一千元,一直到考上大学还在捐助,两个孩子也很感恩,发誓要好好学习,努力回报社会。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成了老人多年的夙愿。离休后,他没事时总去旗老干部局,为那些离退休老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再次表达了想要入党的心愿。老干部局党总支得知他的情况后非常重视,经组织部门同意,决定吸纳他加入党组织,从2018年开始培养,2020年他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在申请书中表示:“我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战无不胜的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党,我虽90岁高龄,可我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当时他已经92岁高龄了,入党宣誓那一刻,他热泪横流,终于加入到党组织的怀抱,他也了结了此生最难舍的心愿。

初心是美好的,能够坚守九十四载尤其难能可贵。老人家如此高龄依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笔者连续采访了五个多小时,老人一直笔直的坐着,思维清晰敏捷,逻辑性很强,连多年前经历的人名和细节都很清楚。他把自己的论文证件和手写的材料都装订成册,分门别类整整齐齐的存放着,不厌其烦的拿出材料佐证自己的述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愿老人家寿比南山,初心永驻!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