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6B版:健康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喝橙汁会导致“假阳性”?病原学专家解答真相

一则“可乐、橙汁、醋、泡菜会使抗原检测假阳性”的消息在网上流传,这是真的吗?也有人直接把不同饮品滴在试剂盒上,饮料真的会造成新冠检测“假阳性”吗?针对这一问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副教授陈捷亮,为大家解读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

陈捷亮表示,喝橙汁等饮料让新冠检测结果变“阳”的可能性很低,能让“抗原检测”出现假阳性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抗原检测有容错率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中规定,在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采样的前提下,允许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

比如某款试剂盒上标注特异性为98.8%,假阳性率应为1.2%,但实际在一些高流行区比例可仅为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抗原检测确实有可能“假阳”“假阴”,但概率极低。

2.没有正确使用缓冲剂

抗原自测试剂盒应用的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即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相结合,在C区发生聚集,表现出“两道杠”。

由于结合过程会受酸碱度影响,所以必须让样本“过一道”缓冲液。因此,抗原检测的标准流程为:采样→将样本在含有缓冲液的提取管中混匀→滴入样本孔。

而网上的实验,都是直接将饮料、醋、老抽等物质滴入检测卡,跳过了缓冲液这一环,完全超出了试剂盒的承受范围。从根本上说,这属于不规范操作,并不是所谓的“假阳性”。如果不太信任某次抗原检测结果,不妨再测一次或换品牌检测。

3.标本被污染

如果说抗原检测是在查病毒的“衣服”,那核酸检测针对的则是“骨骼”——内部遗传物质。核酸检测结果最为准确,仍是新冠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核酸出现“假阳性”多是由实验室污染或操作不当造成,与饮食没有关联。

既然核酸检测更准确,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抗原检测呢?

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检测,但抗原检测的优势在于“快”,适合在大批量筛查、居家隔离人群、无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院应用,可以很好地帮核酸检测“打前仗”,大大减少了检测压力。

如果抗原检测“阳”了,再通过核酸检测复核,两个都显示“阳”则为确诊,核酸“阴”可认为是假阳性。

(摘自《生命时报》)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