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还地于民 2.3万亩排土场变草原新牧场

复垦成果。

本报讯(记者 邵南 通讯员 王京伟 陈洪宇) 近日,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与扎鲁特旗人民政府签订《扎哈淖尔露天煤矿2022年生态修复区域还地接收协议》,标志着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二期生态修复治理区395.8公顷人工牧草地正式移交属地政府,两期共归还土地1517公顷,这意味着有2.3万亩排土场变成了草原新牧场,完成了“用地——采矿——复垦——还地”的完整循环,实现了“还地于民”目标,有效化解采矿用地规划难、征地难、利用难、退出难等问题,同时有效化解了违规用地风险,成为露天煤矿企业解决采矿用地问题的试点和样板。

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多次同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学习矿山用地政策,发挥煤炭保供单位区位优势,探索出“用地—采矿—复垦—还地”的露天矿山存量用地合规化新模式,科学编制采矿用地复垦规划,分区分片实施,明确复垦还地时间、周期和质量要求,高标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完成了排土场治理面积2.4万亩,矿区到界土地复垦率达到100%。生态修复后的排土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95%,较自治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45%)高50%,种植草种均为优质牧草,亩产湿草可达到1.15吨,矿山用地进行边开采、边治理、边退还,在积极消纳存量用地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问题以及采矿用地收储与矿区农民复耕的矛盾,促进了土地利用良性循环。

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自建矿以来,遵循“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在矿山排土场开展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确立“以植被恢复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技术思路,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为露天煤矿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