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魏新瞳)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开发区立足工作实际建立“1+5+N”三级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各镇(街)、村(社区)抗击疫情尖刀班和抗击疫情战斗队的2133名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规范有序”的原则,参与到宣传引导、核酸检测、物资运输、后勤保障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共同筑牢战胜疫情的安全防线。
居民小区是抗疫的重要阵地。今年35岁的王晶晶是滨河街道碧桂园社区碧桂园小区的一名志愿者,由于之前参加过疫情防控培训,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战能力,在本次区域核酸检测中,她主动承担起了核酸采样任务。
“我的家人也都在一线,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能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值得,很有意义。”王晶晶说。除了做好核酸采样工作外,在坚守小区出入口、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的行列中都有王晶晶的身影,忙碌的背后,带来的是“远亲不如近邻”般的温暖和守望相助共同守护家园的力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像王晶晶一样,开发区各镇(街)、村(社区)抗击疫情尖刀班和抗击疫情战斗队的2133名志愿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化身“引导员”“信息员”“服务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给群众带来的生活影响。
李海峰是辽河镇辽河二村的一名志愿者,在本轮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承担起消杀、转运、值班值守工作。
“我就是这个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一名志愿者,我以前也做过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有一定经验。现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更要干在前,缓解村上人手不足的压力,尽力做好防控工作。”李海峰说。
为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开发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领域广泛、组织便捷、贴近群众等优势,统筹5支镇(街)抗击疫情尖刀班和79支村(社区)抗击疫情战斗队的2133名志愿者,就近就便向村(社区)报到,亮明身份、服从调度,围绕核酸检测、数据记录、入户排查、物资转运、保供等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