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引领东北玉米产区增产新风向

本报讯(内蒙古日报记者 鲍庆胜) 金秋十月,科尔沁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0月13日——22日,经国家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的实测,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1087.93公斤;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敖本台村1万亩玉米,平均单产1065.61公斤;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1.2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1043.65公斤,三次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1227.58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

“创东北春玉米主产区万亩大面积单产新纪录,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高产,靠的是‘密植高产’这个先进技术。”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忠臣说。该合作社位于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从2018年起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对接,在通辽市率先采用“密植高产”种植技术,成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施这项新技术的首例种植大户。

这项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每亩要多种2000株左右的玉米,而且此项技术筛选的品种成熟后含水量少,秋收时利用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具有效率高,省工省时等优点,省去了晾晒、脱粒等环节,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汇民盛丰合作社采用新技术后,产量逐年递增,第一年亩增产就达到200公斤以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让农民增加收入20%以上。2021年,合作社理事长马忠臣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王付高兴地说:“这里有我30亩地,每亩能分红利1300多元,比自己种地收入都多,还能在家门口打工,种自己地,赚合作社的钱,今年能挣3万元。”2022年,前西艾力村开展整村托管社会化服务项目,农户将自己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入股给村集体,村集体将5000亩耕地托管给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管理,从中村集体创收5万元,真正做到集体有收益农民有效益。

今年,该合作社除了以托管或土地流转的方式经营包括前西艾力村在内的周边几个村1.35万亩土地外,还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对开鲁县、科左中旗等旗县的2万亩耕地进行技术指导,从该项技术的“受益者”发展成“推广者”。

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美称的通辽市,位于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2年,该市玉米种植面积达178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左右。

近年来,为深入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通辽市不断在破解玉米增产瓶颈上下功夫,从2019年起,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来通辽,驻扎在基层生产一线,通过科技包县的形式,建立了10个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广由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导航播种、合理密植、滴水出苗、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病虫草综合防治、籽粒直收等关键技术集成的“密植高产”技术模式。目前,示范面积达100万亩,带动通辽市300万亩土地实施“密植高产”技术,使这些地方的玉米产量大幅提高。

此次应邀参加通辽市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实测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李少昆说:“实测结果表明,‘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已经形成,标志着这项技术模式在通辽首先开始大面积推广。作为目前全国粮食作物里增产最大的一个技术模式,非常适合包括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在内的能补充灌溉条件的上亿亩东北玉米区推广, 将大幅提高这些地区的玉米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在“密植高产”通辽模式形成过程中,通辽市还探索出以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大幅提高产量这一沙地增粮途径。目前,该模式已在我区赤峰市、兴安盟,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等地开始推广。

在今年通辽市范围内发生低温多雨寡照早霜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玉米产量结果及增产幅度令人振奋。“这次实测中,全市遴选4个万亩片,20个千亩方,14个百亩田参加,综合产量、品质和投入品管理三个因素排序,对前三名进行表彰,引导号召广大种植户依靠科技创高产、增效益,为保障粮食安全多作贡献。”通辽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叶建全说。

据了解,通辽市计划明年将“密植高产”技术示范面积扩大到233万亩。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