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6B版:深度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环哲文化讲堂 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写在“环哲文化讲堂”成功举办200期之际

本报记者 张宇曦

在这里,李白的诗歌、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发展史、辽金时期的科尔沁、精美的藏书票、魅力无穷的剪纸、印花税票、重温着旧时光;

在这里,优雅的旗袍、精妙的书法、养生之道、文字之妙、新通辽、家乡美、航天梦、中国潮、祖国情、讲述着新未来;

总有一群人,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追寻生活中的文化之美;

总有一个平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文化雨露”润泽百姓。

2017年3月,环哲文化讲堂鸣锣开讲。如今,已经走过了200期,直接受众超过1.5万人次,辐射超过50万人。5年来,这实在是一件文化盛事。

“环哲文化讲堂”是在通辽市委宣传部领导下,通辽市社科联、《通辽日报》社报晓传媒智库携手中国民主建国会通辽市总支委员会、通辽市党外分子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环哲书城联合主办,每周在环哲书城向市民开放的公益课堂。讲堂以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为宗旨,充分发挥书店幅射面广、环哲会员多的优势,坚持“立足本土、环哲主办、社会参与、市民受益”的理念,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风土民俗,提升城市人文内涵,为建设文明通辽丰富新内涵、增添新动力。

把文化讲堂开到读者身边

在所有通辽人的阅读记忆里,“环哲”是绕不开的一个文化符号。从环哲书社到环哲书城,从20平方米到1500平方米,“环哲”陪伴了无数的通辽人,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家园”,也成了一座城市文化符号的象征。“环哲”也在书扉纸墨间记录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时光。

时光交替,岁月更迭。面对实体店经营的艰难,“环哲”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变中求生存,以多元化的经营吸引读者,讲座论坛、文化沙龙、立体书讲解、小众电影放映、孔夫子旧书网等等,盘活了书店的人气。特别是每个周日下午的环哲文化讲堂更是吸引着各个层次的听众,5年的时光里,已经成为一场全民的“文化盛宴”。

2017年3月5日,在环哲书城二楼的一隅,文化讲堂的开拓者之一冯庆祺作为第一期的主讲人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读书的问题,一经开讲,就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为环哲文化讲堂打响了头炮,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连动效应,应者云集,承办单位接踵而至。

环哲文化讲堂坚持每周一讲,至2022年9月25日已成功举办200期,先后有近30多个承办单位参与,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承办单位和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或主动邀请嘉宾、或连续承办多场、或积极组织听众。2018年1月14日,“怀念我市艺术名家张世荣逝世一周年座谈会”承办单位就达16家。

在过去的200期里,不仅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本土名人、领军人物、高知英才先后登上讲堂,更有普通百姓也自信地登上了讲堂。还有“科尔沁书虫”“最美家庭”“业余京剧社”“爱之声朗诵团”“布谷鸟诗歌朗诵团”“内蒙古民族大学”“明仁小学”“富力小学”“市区老年大学”和众多“环哲”会员前来授课,人气高涨,居高不下。

环哲书城作为环哲文化讲堂的大本营,通过《通辽日报》“通辽新闻早点”的公益讲堂预告以及环哲会员60多个微信群向全市进行辐射。在市级各主流媒体的全程跟进中走进了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中小学校等地,为市民送去了精神大餐。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踏实的粉丝,逢讲必到、出谋划策,进一步扩大了环哲文化讲堂的社会效应,也成为了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将科尔沁文化打造成“文化盛宴”

文化引领、思想交流,打造特色的“市民讲堂”是环哲文化讲堂开办的初衷,让文化给市民带来幸福一直是环哲文化讲堂的追求。自开办以来,环哲文化讲堂始终保持本土地域的文化特色,注重对草原、蒙元文化的传承,为读书人、爱书人搭建了一个有品位、有内容的文化平台。

文化讲堂立足将科尔沁文化打造成市民的文化盛宴,既烹出浓香的“家常菜”,也制作了精致的“特色菜”。有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名著、科尔沁文化、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养生保健、艺术鉴赏、励志教育、投资理财、通辽地理、通辽民俗、通辽民企等内容,也有围绕知我通辽,推出了通辽白酒、啤酒、红酒系列,通辽人剪纸、通辽人收藏、手机摄影、心理咨询、大众美容以及普通话与方言等原创性话题。

八旬主任医师苑乃昌四次登台演讲,提出“健康长寿,大题小做”的新理念,为听众讲述“通辽人送瘟神的故事”,展现“与病共舞,舞出快乐长寿”的人生态度,总结出“养生之妙,无道之道”之哲理;2021年,本来在江苏无锡帮女儿带孩子的王贵新,为了第172期的讲座,特地从无锡赶回通辽,为听众讲述了《通辽知青群的活动与发展》;退休干部钮广太主讲的《高唱国歌向未来》是第174期的内容,巧合的是,在其军旅生涯中,他所在的部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174团,因此,174这个数字,对于他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讲堂上,钮老也难掩激动的心情,几次潸然泪下;讲师刘梦为了不耽误讲座,上午刚下飞机,下午就风尘仆仆出现在讲堂上;额尔敦仓为了准时出现在“唱家乡美颂祖国情音乐会”的讲堂上,下午专门从甘旗卡坐高铁赶来通辽,晚上又乘高铁返回。讲师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没有一分报酬,倾箱倒箧,只为带领着广大听众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领略万千文化之美。

有的听众在听完讲座后,也会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听众马立翔就在听完“浅谈大众美容”的讲座后,在朋友圈有感而发:如今时代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过去只有有条件的人才去美容养生,现在的人们,不但注重健康,也更加注重美容保养来提升个人气质。有的听众也打趣地说道:这么大年纪了,才学会了怎么洗脸。老年大学的几位马头琴爱好者,在听完内蒙古民族大学敖日老师的讲座后,意犹未尽,欲组织全班同学都来听课,央求主办方一定要再请敖日老师来讲堂讲座。热心听众彭艳丽,不辞辛苦,多次为讲堂推荐演讲嘉宾。当然,也有人从听众变成了主讲人。

左秀杰与“环哲文化讲堂”结缘于2017年底某个周日的下午,当时,她去环哲书城购书,正赶上讲堂开讲的日子,当时主讲人是原《通辽日报》社副总编辑郝文秀,内容是《蒙东如何融入东北》,她瞬间被这种大众性强、普及率广、接地气儿的讲堂吸引,之后,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每个周日的下午,她便准时出现在讲堂上。自从听了乔子良老师主讲的《漫谈科尔沁历史文化》,让她对科尔沁的历史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了解了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哈民遗址的发掘,使西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一起并列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通过乔老师的讲座,她对家乡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为身为一名科尔沁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时隔一年,她从一名资深听众走上讲台,成为了第187期环哲文化讲堂的主讲人,主讲《浅谈李白的诗歌》,讲座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欢迎和广泛好评。从此,她又肩负起传播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应邀到多所学校和单位进行诗词讲座。左秀杰说:环哲文化讲堂就像一部百科全书,是真实的、立体的,我贪婪地吮吸着它的养分,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充实了精神世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而且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对一些陌生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

环哲文化讲堂的主持人王长海老师还向记者透露一个意外收获,他说:左老师这一讲可出名了,不仅在当地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河北省一个诗词学会盛情邀请左老师去给他们讲课,商量着要把环哲文化讲堂的这次内容刻成光盘,发给诗友一人一份。

退休民警王玉龙自称是环哲文化讲堂钢丝级的听众和参与者。除了每周必听,他也曾登上讲台,为听众讲述了《治安管理身边事》的讲座。听说环哲文化讲堂已经成功举办200期了,他更想从一个听众的角度谈谈感受。他说:环哲大讲堂是个人才荟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地方。在这里,各种知识渊博、饱读诗书的人相聚,各类人才炫献技艺,各显神通。每位讲师虽然讲的内容不同,但都是精心组材、又通过不拘形式的演讲,使听众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如齐广教授的课,使我知晓了滋养我们千百年的科尔沁大地是经过了亿万年演变交替而成的黑草甸土质层,萌生出了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愿。在听了有的讲师对哈民遗址的解读后,颠覆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生于斯、长于斯、耕于斯,环哲文化讲堂虔诚地传递国学薪火、传播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正视科尔沁历史、探寻通辽名人、挖掘本地民俗。上到耄耋老者,下到90后的青春力量,一场全民文化盛宴,让通辽人文之风,于斯为盛!

文化浸润让城市“内涵”更足

为时五载,期满两百,每个周日,相约环哲文化讲堂,成为越来越多通辽人的习惯和自觉。

这个特殊的讲堂,不仅在于唤醒人们对文化的敬意,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与探索,涵养百姓的人文情怀,让文化增进幸福,智慧生活,扮靓家园。在这里,每个人都受到文化的滋养和浸润,让我们的城市“内涵”也越来越足。

慢慢的,倾听、交流、浸润成了主流。

残疾人作家赵亚军的作品多次在讲堂进行展示,他一路风雨的“写作人生”展现了残疾人自强、自立、勇于融入社会,不放弃理想信念的能力和精神 。读者更是在他的文章里悟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他以妙笔写人生,让生命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集邮爱好者刘术林在4次讲座中3次同时举办相关展览,《航天邮票展览》《航天邮集展览》《刘术林报纸发表集邮文章展览》配合讲座展出,进一步烘托了讲座主题,活跃了展场气氛。他以邮票为载体讲故事,从神舟飞船、蛟龙号潜水器、北斗导航卫星到辽宁号航母,向广大青少年宣扬国家的伟大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60期环哲文化讲堂的内容一定让人印象深刻。这堂讲座,讲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通辽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讲堂特别为这些学生举办了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展示周活动。活动展示了学生创作的钻石画、版画、手工艺品、书法作品等。“特殊”孩子们用五彩缤纷的色彩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幅不失童真又充满希望的作品惊艳了现场的读者。

琴声悠悠,华彩熠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在第102期环哲文化讲堂上,古琴讲师姜华和听众一起重温古琴文化。讲座中,不仅有多位听友在姜老师的指导下,现场操琴演练,体味古琴之美,同时还特邀琴师现场演奏了《酒狂》和《关山月》两首古琴名曲。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现场听众无不感叹,中华文明,历久弥坚。

一堂园艺课,悦人心、美生活。在第101期环哲文化讲堂上,听众和讲师现场制作插花盆景,花香沁人心脾,气氛让人陶醉。

内容丰富的文化讲堂润物无声,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进百姓、走进人们的心田,让城市“内涵”更足。

《通辽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郝文秀在“环哲文化讲堂”200期到来之际写到:“环哲文化讲堂”虽是货真价实的“草根文化讲堂”,但期期都洋溢着草根的家国情怀。自觉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创新、传承国学等方面着笔墨、下力气,在追求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活性方面,充分整合本土民间资源,每期的选题都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关注百姓热点难点,契合百姓兴趣爱好,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只要登上“环哲文化讲堂”,皆以“草根”的身份将自己的学术成果、思考探索原滋原味地传递给市民,让前来聆听的市民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学者专家们演讲的“草根风采”,构架起专家学者与市民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全市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型氛围的形成。

如今,“环哲文化讲堂”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文明通辽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已经成为通辽市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相继荣获2017年度全市“十佳阅读品牌活动” “书香内蒙古·共圆中国梦”2018草原阅读季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和“2018年度全国民营书业优秀阅读推广机构”。

记者手记

环哲,一张重量级的 文化名片

张宇曦

“环哲”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书店的辐射影响力环绕哲里木盟(通辽市前身);另一层是希望书店的精神养分能浇灌“哲思之花”。

这是一间28年的民营书店,一直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坚守一份独属科尔沁的执着。5年来,“环哲”精心打造的环哲文化讲堂已经成为通辽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坚持为广大市民献上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200期,讲堂过去的坚持和探索,值得“回眸一望”; 200期,仍然是前进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它远远不是终点。它将继续让通辽大地更加深情地拥抱文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通辽人的文化自信。

在环哲文化讲堂上,听众不仅听,而且还拿笔记,有时还参与互动。听众很“吃”这一套,并且享受这样学习的过程。很多讲堂的铁粉儿都说:这是一个名家荟萃的大讲堂,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已经成为一个陶冶情操的平台,更是一方用优质的精神食粮涵养生命的空间。

你想听什么?这里总有一“款”适合你。在这里,增强文化自信,彰显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更蕴涵一座城的文明程度,积蓄着更沉淀、更持久的发展力量。

厚植新时代文化自信,环哲文化讲堂,大有作为!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