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险峰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同大学生朋友交谈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靠着翻阅几篇经典文献就能感悟真理的学问,它必定是“带着书中的真理去改造世界,带着现实的实践来补充真理”。它之所以能成为普遍真理,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活着的学问,它随着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这标志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性纲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所做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也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一定是随着社会现实和实践的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发展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割据、战乱的时代,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解放中华民族的重任,是一个革命的政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斗争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造新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发展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开始不断汲取并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了无产阶级如何建立新生政权、如何改造新政权建立后社会阶级阶层情况、如何迅速恢复生产力的发展等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具有开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结合当时中国经济落后的现状,凝心聚力搞经济、促发展,中国的发展跨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而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带领下,中国也已经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创立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推进。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就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着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检验着新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中国人民如何站起来;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中国人民如何富起来;今天,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地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回答中国人民如何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站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间节点上的中国青年就应该坚定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好马克思主义来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不能简单去套条条框框,使自己沦为“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要懂得活学活用,将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自身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看待世界的内生动力。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就要求我们在读原著、悟原理之时,决不能机械去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不能用此世眼光看待彼时世界。要通过将自身放在经典作家撰写原文的时代背景中,找寻文献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所揭示的一般规律;要善于将一般规律放在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中,用原理自然推导演绎,从而在内心深处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和科学性;要能在现实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指导我们改造世界,在尊重客观现实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改造为一个真正能信好马克思主义、学好马克思主义、用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