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海文的绿色梦

李海文在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贾雪 摄

千亩沙丘变绿洲。 华维光 摄

本报记者 贾雪

雨后的白杨林空气格外清新,李海文像往常一样,来到林子里走上一圈,查看树木长势和土壤改良情况。

“这是20年前我们种下的第一片林子,当年种的时候,这里全是沙坨子,现在你看,这地上都见不着沙子了。”李海文用手把地上的草和落叶拨开,露出棕黑色的泥土,“这在20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2002年,55岁的李海文离开一线工作岗位“再就业”,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开启了他的绿色事业……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全家举债造林 大漠变绿洲

李海文承包的荒山位于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塔班格日嘎查,说是荒山,其实就是寸草不生的大沙丘。李海文从来没有种过树,更别说是在专业人士都认为种不活树的地方搞绿化了。

万事开头难,门外汉李海文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高难度挑战,所以在动工前就做好了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

想在沙坨子里种树,首先得闯过两个关卡:平整地面和打井。“那时候只要超过2级风就漫天飞沙,踩一脚沙子就顺着坡簌簌地往下流。”想把1000多亩的流动沙丘推平是个大工程,为此,李海文雇来铲车没日没夜地干活,眼看着沙丘被削平,没想到被困在了第二道关卡前——掘地十米竟然打不出一滴水来!

“没水咋种树?”“别折腾了,这地方种啥都不能活。”“专家都说不行的事你还坚持啥?”反对声音此起彼伏,村里人都觉得李海文在犯傻,背地里都叫他“李大虎”。

“十米没水就打十一米,直到打出水来为止!”不服输的李海文从周边村屯买水运到沙坨子里打井。

“这里是我们第一天种树的地方。我在这支了个帐篷,出去干了一个小时的活儿,回来发现帐篷被刮跑了,放在地上一锅米饭,打开锅盖一看,上面一层沙子……”李海文站在管护房门前的大树下,20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一开始我们没经验,种完的小树苗不到一天就被刮走了,大伙儿就顺着风找树苗,把树苗都拢回来再种……”

就这样,李海文一家在3年的时间里植树11万棵!冬去春来,荒山有了绿意;寒来暑往,李海文的第一个绿色梦——“大漠变绿洲”变成现实。

“既然是荒山造林,那就要保证种活,这就需要技术和经验。”在李海文的工作间里,林业专业的杂志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我从2003年开始订杂志学习种树技术,现在也算是半个专家了。”李海文可没有“吹牛”,随着荒山植被的逐渐恢复,他开始尝试培育适合沙地栽植的乡土树种苗木。

在沙地里建苗圃,要付出在下湿地建苗圃十倍的投入。“穗木或树籽扦插和播种后,7天内必须浇3遍透水,然后每隔10天浇一遍水,一直到秋。”李海文说,这样做虽然辛苦,但培育出来的苗木都生长茂盛、根系发达,栽入后返青快,成活率高,抗旱耐寒能力强,病虫害少。“这些年周边村屯搞绿化,我无偿提供了3万多棵树苗,栽上几乎都活了!”渐渐地,村民们被“李大虎”的执着感染,主动地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来,塔班格日嘎查人居环境逐年向好,林地里时常有小动物出没,没有了黄沙的侵扰,地好种了、牛羊好养了,村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把不适宜变成适宜——

林地改造提升 沙地果香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让老党员李海文更加振奋:“党指向哪我就往哪走!”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李海文再一次选择挑战自我。“林地需要更新时,我专门去外地考察,选择适合种植的经济林树种,那时候就想,要是这沙地里也能种活经济林树种,绿水青山不就能变成金山银山了么!”

“沙地不适宜种果树。”“荒山已经变成林地了,没必要再折腾了。”“这么大年纪了,该歇歇了。”……

专家不支持,家人不理解,可这些都不能阻止李海文,他考察回来就着手种植经济林,榛子、沙果、苹果、苹果梨……从2015年开始,十几种鲜果、干果树“落户”沙地。

经济林虽然效益高但栽植和管护难度大,在土质较好的地块栽种成活率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像李海文这样在高低不平的沙丘上栽果树的,在常人眼中是又犯了傻。

“我相信事在人为,看到有的村种经济林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我也有了新目标——打造千亩果园,为我们这个地区的老百姓种经济林提供经验模板。”有了“升级版”的绿色梦想,李海文潜心研究沙地栽植果树的方法,总结出“挖一米深坑、栽植后回填营养土、当年浇5遍水”的沙地栽植经济林技术。如今,7年过去了,李海文的果园面积逐渐扩大到700亩,果树成活率超过95%。

走进老李的果园,一排排果树整齐列队,紫红的李子、鲜红的塞外红小苹果、黄灿灿的南果梨……在他的努力下,沙地里果香四溢,到2023年,果园里将有5个品种的果树进入盛果期,他的第二个绿色梦——沙地林果香——即将实现。

从2002年到2022年,李海文为圆绿色梦,把家里的34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卖掉,把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都拿出来,累计投入资金678万元,栽植杨树10万多棵、培育乡土树苗12种。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从我55岁种树,要到85岁才能回本见效,我今年75岁,至少还要再奋斗10年才能收回成本。目前种树已经有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后人留下绿地,下一步就是让绿地变成‘宝地’,让经济效益进一步放大。”

阳光穿过林间空隙,将李海文的满头银发照得格外耀眼……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