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启民 宋悦
优良的生态是通辽发展的潜力。为完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历史重任,我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让这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幸福。
漫步在辽河公园两岸的休闲栈道,抬眼,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侧目,清澈的河水里野鸭嬉戏,绿染城、水映天,人在景中,景入眼帘,一幅草原秋色图拉开了通辽四季变换的生态画卷。
十年来,全市完成林业生态修复面积202万亩,森林面积达2100万亩,66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总面积达77万公顷。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89.3%。系统开展西辽河流域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引绰济辽二期、辽西北供水、乌兰哈达水库、嘎海山水库等引调蓄水工程,涵养西辽河流域丰美水草,让优美生态成为通辽最宝贵的资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