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6B版:书香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读《庙会》 感受乡土情深

文/杨冬青

王玉涛先生是地地道道的通辽“草根”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尤其是散文集《庙会》更是芳香四溢,让人爱不释手。

欧阳修有诗云:“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根植在作者心里,作为土生土长的作家,家乡的山山水水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作者笔下的故乡景物极具科尔沁文化色彩和神韵,倾注了作者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爱。

《庙会》第一部分让我们尽情浏览了科尔沁风光。他笔下的科尔沁草原、西辽河水、大青沟、扎鲁特杏花都充满了灵性,充满了诗意的美。在《初秋的草原》中,作者这样赞美草原“一路上,新修的公路两旁绿树繁茂,一片片庄稼,牧草平平展展的伸向天空,牛羊悠闲的散步……草原旁的庄稼地、湿地、湖水、五彩斑斓。散步岸边的白天鹅,湖边漫不经心饮水的牛羊,让秋天的草原更加博大稳健而深沉”。作者沉迷了,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故乡,怎能不让人陶醉?

《春风十里桃花红》《槐花赋》《清河寻梦》《听取蛙声一片》等一篇篇充满了灵性又富有诗意的文字,不是墨笔写出来的而是从作者的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它是作者精神的旅行,它追求自然的美,美的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庙会的故事》《祭古寺》《唢呐声声过大年》字里行间,让我们对科尔沁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风吹草低,苍海桑田,把家园情结融铸在西辽河城壕下的变化中,在老城区庙会的兴衰中,挖掘出科尔沁草原文化的演变。看似淡淡,实则内涵深远,意义重大。

我们在作者构建的“科尔沁家园”中沐浴着科尔沁文化,是文化熏陶也是亲情的巡礼。在《庙会》第二部分《春风化雨》中,以母亲为代表的亲情更让我们感动。

母亲在作者心里有着至尊的地位,不可替代。在《乐在贫困》《母亲的眼镜》《人之初》《永恒的磁场》《鸭蛋黄的故事》中,作者以大量笔墨倾注了对母亲的爱,作者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母亲慈爱的生活往事。他在《乐在贫困》中这样写到“母亲是水一样的性格,柔软、温和却又无比坚毅,有着难以形容的忍耐力,母亲达观,宽容,从不抱怨,好像一切苦对于母亲都不算什么”。在《母亲的眼镜》里,作者说:“到了晚上,我们围在十五瓦灯泡昏黄灯光下写作业,母亲坐在一旁做针线,有时,她会指着我们的课本上的字问,‘这个字念什么?’然后用指头在小桌上写”。多么熟悉的形象,平凡,普通,慈善可爱。在《鸭蛋黄的故事》里作者的母亲把鸭蛋黄留给孩子们吃,而自己“总是用筷子尖一点点把蛋清挑起来,放到嘴里,仔细地品尝着。”淡淡的白描,看似轻轻,母爱尽在不言中。母亲给了作者爱,作者也爱母亲,作者怀念母亲,让人泪奔。他在《慈爱无边》里这样写母亲,“其实母亲不用做什么。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微笑地看着你,你就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感召。像一股暖流,不知不觉,你的心就被融化了,温暖了”。清代女诗人在《忆母》诗中写到“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作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母亲抚育,教诲是分不开的。

作者爱母亲,写母亲,也爱身边的亲人。他以大量的篇幅记叙了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乡邻老友。算是对亲情的一种补白。母爱与亲情是作者的生命支柱。作者用母亲给与的智慧去观察故乡的芸芸众生,用笔勾勒出这座城市的主宰者,小人物的形象。他在第三部分《故人故事》中,以乡邻为轴心写出城市小人物的众生相,这些人有司机、工友、退伍军人、理发师还有老木匠,他们善良、质朴地生活在这座城市,他们的故事是人们茶余饭后咀嚼的谈资,虽然是些一地鸡毛的琐事,淡淡的,城市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的姿态,让人熟悉。在讲述身边乡邻的故事时他总会揉进通辽的典故、风俗,“极富科尔沁地方文化色彩”。这些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在作者笔下不仅升华为纯朴善良的精神符号,更多的传递着通辽城市的性格与气质,传递着平凡世界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让我们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作者爱家乡更爱祖国的山水。他曾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北京、上海、太行山、坝子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坝子口四望》中写到“走遍祖国大地,哪一寸土地上没有典故,哪一座山峰不曾埋过马矢箭簇?”祖国山河的文化底蕴让作者欣赏和赞叹。然而,作者对科尔沁文化更是难以割舍。作者生长在科尔沁草原,家乡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民间技艺都装在作者心里,展现在《庙会》的一系列乡情故事中。

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对家乡的文化名人顶礼膜拜。在本书第五部分《人生三味》里他写出与本地摄影家、画家、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的交往,记录下他们为科尔沁文化所做的贡献。他走进“瘦园”拜访王磊先生,恭敬虔诚地和科尔沁著名文学家诗人心贴心的交流,他们对饮,对诗。须发皆白,半身瘫痪的老作家,依旧在为科尔沁文化不屈不挠的耕耘。作者“每进一次瘦园都当一次对迷茫的双眼的一次擦拭,对浑沌的心灵的一次次洗涤”。

作者以他的勤奋和坚守,用脚步丈量科尔沁的山山水水,其作品有厚度,有深度,有精神品格和文化品位。“锦心绣口吐心魂,裁云镂月伴夕阳”,作者的《庙会》见证了一位草根作家厚积薄发的文化情怀,对科尔沁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充满了文化自信,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这是可贵的坚守与传承。《庙会》值得一读。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