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6B版:旅游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爱家乡的大青沟

刘宏杰

都说身边处处是风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科左后旗人,我始终为家乡能拥有大青沟这片神奇的土地而骄傲,每年5月到10月间,东三省的游客会络绎不绝地来到此处游览观光,而当我们走出后旗时,我们的身上也就多了大青沟的符号。所以说,大青沟已经成为了我们科左后旗一张靓丽的名片。

神奇,是人们对大青沟最准确的评价。它坐落于我们科左后旗的西南角,毗邻辽宁省,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仅有25公里。也不知道在上古时期,究竟是哪位神仙在这800里沙海中勾勒了一笔绿色,从而造就出这鬼斧神工的“沙漠绿色大峡谷”。站在原始森林的入口,向下俯瞰绵延数公里沟壑纵横,眼前除了绿色还是绿色。

如果说,在这沙海腹地出现了原始森林算得神奇,那原始森林中的生态环境可算得上奇中之奇了!这里终年绿色不断,空气清新,是当之无愧的“天然氧吧”。沿着小径向大青沟的底部走去,一路上绿植丛生,鸟兽成群。据统计,大青沟中共生长着600多种草、木本植物,像黄菠萝、水曲柳这种国家级的珍贵树种处处可见,其中很多树龄已经有几百甚至上千岁了。而五味子、天麻等中草药也是随地生长,甚至一些原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蕨类植物在这里也有迹可循。

看见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生活在沟底的麝鼠不时就会在树上探出头来,这样好的自然环境定然也将成为动物的天堂。在这条沟壑中共生活着134种动物,不光那96种鸟类,就连野猪、狍子、狼、黄羊这些大型动物也恋上了这里,在此繁衍生息。而在这众多动物中也出现了“看不见乌鸦飞,听不见蛤蟆叫,羊山登(一种鸟类)修筑两样巢”这三种奇怪的现象,大家又把这三种现象称为大青沟沟底的“三怪”,时至今日对于这“三怪”也没有合理的科学解释,这反而更激发了游人探访此处的好奇心。

在这沟底不仅是“绿植丛生、鸟兽成群”,还有着潺潺溪水与之作伴。大青沟共有上千个泉眼,从泉眼中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泉水,这些泉水最终交汇在一起,溪水顺着山势流淌,终年不停,即便到了冬季零下30多度的时候,溪水依旧不结冰、不断流。

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就了这里奇特的小生态体系:盛夏时节,沟外烈日炎炎,而沟内却细雨绵绵;严冬时节,沟外皑皑白雪,这里却异常温暖。置身于此心情无比舒畅,这哪里还是沙海腹地,分明就是世外桃源!

领略完原始森林的奇异风光后,驱车7公里就来到了“三岔口”,这里是大青沟与小青沟汇合的地方,从大青沟底部流出的山溪在这里水势逐渐变深、变大,两侧又丛林密布。人们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发出了漂流项目。每当盛夏时节,这里绝对是消暑的圣地,或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坐在橡皮筏上顺水而下,在长达2.5公里的水域里快乐玩耍,感受那“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的浪漫情怀。

在三岔口的另一侧,就是小青湖,这里的湖光水韵完全是筑坝截流的功绩,那源源不断的泉水、溪流在这里就形成了清澈见底的湖泊,湖畔上碧绿荷叶开粉荷,当清风拂过,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在这3公里的水域里还生长着20多种野生鱼类,鱼儿在泉水的滋养下,成就了一道难得的人间美味。而那绿水之上也不乏游客的身影,当人们穿好救生衣后,那快艇开始在湖面上飞速行驶,可谓是:舟行山也动,湖浪滚滚来。

大青沟自古就是蒙古族的栖息地,欣赏完秀丽的风光后,游客们可以继续在这里骑马、射箭,去感受马背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而滑沙、滑草这样的娱乐项目既利用了现有的自然条件,又充满了现代节奏。游玩过后,这里的蒙餐是一定要品尝的:牛肉干、烤全羊、奶制品……有了这些美食的加持,游客一身的疲惫也将一扫而光。

其实,在大青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大青沟历史博物馆中,汇集了自新石器时期开始一直到当代的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身上斑驳的印记不仅是岁月的写照,更全景式地展示了科左后旗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生活变迁与文化传承。

这大青沟,也是科左后旗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在这里似乎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与传说:菊丽玛女神舍身斗妖救草原的故事被人们一辈又一辈地口口相传,“夫妻树”忠贞的爱情一直感动着善良的我们,“五兄弟”体现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团结友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如今,“珍珠泉”“琴泉”的传说又在文人的笔下不断上演……相信,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会不断地生根、发芽,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就是我家乡的大青沟,它虽没有张家界、神农架那般雄伟壮阔,但它却是这瀚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足以让家乡人去深深地热爱!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