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郝曦晖
8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要求,经专家评定并公示,认定大青沟旅游景区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大青沟旅游景区位于科左后旗西南部,面积8183公顷。地表沙丘起伏,两条绵延26.3公里、平均深80米、宽150——300米的天然沟壑为举世罕有之地貌奇观。沟内古木参天,万杆树立,泉水叮咚,溪流蜿蜒,多座人工湖闪烁其间;沟上为大面积人工林和荒漠草原阔叶疏林。
景区具有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特点,内蒙古高原、燕山山脉和长白山脉三个区系的植物群落汇集于此,已查明植物有106科,359属,711种,其中木本植物122种,草本植物589种。已发现野生哺乳类动物如狍子、貉、獾等30余种,鸟类如灰鹤、画眉、大山雀等90多种。
目前,已开放了原始森林景区、三岔口漂流景区、小青湖景区和大青沟地质公园博物馆;主要地质遗迹有大青沟、小青湖、三岔口、莲花湖景观、泉水景观、沙地景观;还有20多种游乐项目,其中三大景区观光、漂流、骑马、乘快艇、篝火晚会等游乐项目和蒙古族民居、服饰、礼仪、餐饮等考察体验项目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近年来,大青沟旅游景区始终坚持合理定位、转化弱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开发。不断优化文明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强化文明服务功能。目前,在评价景区文明旅游示范区六个方面均已达到评定标准。
制度建设方面。文明旅游服务专项方案与职业道德规范及机构与制度建设完备。员工培训方面,每年都制定了员工文明旅游服务年度培训学习计划。宣传教育活动方面,景区依托“大青沟景区旅游指南”平台推送景区文明旅游服务先进典型、景区地质地貌、景区景点、民俗民风、民族美食等方面的旅游攻略,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增加门票预订、小鹭智慧导览、地理位置等功能;在“大青沟景区官方”快手平台发布短视频;2021年12月5日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了“四季如画·大美青沟”宣传视频,该视频在通辽蒙语频道全年播放。一系列文明旅游新风尚为大青沟景区带来了人气价值及创造了文旅市场的新想象力。应急预案与演练相结合,预防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景区在每年“五一”至“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前平均召开4次业主大会,向各经营业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旅游法》等内容,出台了“大青沟景区经营户文明管理办法”,签订了“关于商户规范经营及安全生产承诺书”及“防火责任状”。同时,联合旅游、质监、食药、工商、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成立了“大青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领导小组”,对景区内各个娱乐项目、宾馆饭店、特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联合大检查,严厉打击拉客、宰客、黑导等不文明现象,督促商家明码标价,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处置、防火宣传、交通疏导、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
卫生环境方面。在环境维护、垃圾箱、垃圾处理、制度执行和卫生间这5个子项目上,大青沟旅游景区已全面达到了测评标准。
服务质量方面。一是在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方面,制度、电话、登记、意见箱、接待投诉人员等齐备,投诉处理和反馈及时 。二是标识系统项目中,标牌一律使用多种文字,材质为缅甸黄花梨材质。三是导游服务项目中,在餐饮、服饰等方面尊重旅游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宣传形式方面。一是向广大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及各经营业主广泛普及文明知识、文明礼仪常识,文明旅游宣传氛围浓厚。二是运用多种媒体,参加各类评选等多种方式,并在各类场所每年都进行大量的旅游促销和文明宣传活动。三是在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较集中的场所循环播放文明旅游典型案例和不文明旅游警示教育,悬挂相关标语并制作发放各类文明旅游宣传品5万余册。四是在游客中心各景区内各个景点设立志愿者服务站,为游客提供优质文明的旅游引导服务。
实践活动方面。一是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文明内蒙古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进。二是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相关荣誉与认证方面。近年来,大青沟景区持续加强提档升级建设和服务质量建设,先后被评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及“第一届内蒙古文化旅游好资源名录”和通辽市“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