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5B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平安地派出所有个“五字妙招”调解室

□本报记者 沈慧莲 通讯员 宋艳利

4月以来,奈曼旗公安局平安地派出所结合“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了专业化、个性化的“吕龙军调解室”, 主要负责人为平安地派出所辅警吕龙军,一名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辅警”,被称为辖区的“百事通”。

5月19日上午,平安地派出所接到侯某的求助称,他从新树林村村民手中承包的河滩地耕种后,被居民彦某将所种的玉米苗和滴灌带毁坏。经民警了解,该耕地先前由本辖区居民李某从村部承包,后转包给侯某。但侯某直到今年才耕种,故本辖区居民彦某认为此地无人耕种,就将河滩地旋耕平整。等到想耕种时,发现该地已被别人耕种,讨要机耕费时对方不给付,才将地里的玉米及滴灌带毁掉少部分。彦某自认为:该土地属河滩地不属于村里,村委会无权将此河滩地承包给个人。而侯某认为该地属于自己承包,已交纳承包费,彦某应赔偿自己损失。双方各不退让。为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升级,发生民转刑案件。吕龙军主动担当,实事求是,以情感人、以法服人,经过三天时间多次借助村委会力量展开沟通协调,彦某最终同意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双方握手言和。

6月28日,吕龙军从村民的闲谈中得知,大树营子村有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产生纠纷。吕龙军听到后主动了解情况得知:李某家与张某家系前后院邻居,李某家要建牛棚,未与后院邻居充分的沟通,在前院邻居立牛棚的立柱时,遭到张某家的反对。两家邻居由两个人的争吵,演变成两个家庭的争吵,进而激化成张某毁坏李某家牛棚的立柱。吕龙军先是分别到两家去做思想工作,但这两家都认为对方有错在先,都不肯让步,现场调解也不欢而散。吕龙军吸取调解失败的经验,给双方的孩子做思想工作,双方的孩子非常认可吕龙军的调解方法,这样,由双方的孩子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再由派出所、村委会召集双方及子女进行调解,最终在7月4日这天调解成功。

吕龙军在长期矛盾调解工作中总结出“五字工作法”:善于利用自己人熟、地熟、物熟的优势,提前了解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的预警性信息,做到对矛盾纠纷“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体现一个“早”字;善于从矛盾初期入手解决问题,全程紧跟,以防矛盾激化,错失化解良机,体现一个“跟”字;善于利用典型的案例开展宣传教育,使群众从中受到法制教育,体现一个“宣”字;善于借助村委会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公益律师、信访部门等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体现一个“借”字;善于开展回访的工作机制,通过走访回访,及时掌握调解双方思想动态,进一步巩固了矛盾调解成果,体现一个“回”字。

截至目前,“吕龙军调解室”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为派出所整体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力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版权所有 ©2022 通辽日报 蒙ICP备 1020019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