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建华 通讯员 杨贵强 寇立军 李潇
他是革命烈士后人,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大学刚刚毕业,他便迫不及待地应征入伍,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赴绿色军营奉献青春力量。他就是开鲁县吉日嘎郞吐镇福厚村青年徐乾喜。
“接你太爷爷的班儿。这荣誉,永远不能忘。跟着共产党走……”爷爷拉着徐乾喜的手,一遍遍嘱托;徐乾喜目光坚毅、态度坚定地回答:“放心吧!爷爷!”
这感人的一幕,要从徐家珍藏的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说起。
徐乾喜的太爷爷叫徐和,1924年出生,1942年,风华正茂的徐和告别家人,入伍参军,投身到抗日战场。1946年,徐和随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参加四平解放战,他表现突出,很快成了排长。1947年,战事吃紧,刚刚完婚的徐和再次告别家人和新婚妻子,投身到四平保卫战中。不幸的是,这一别,便是永别,徐和在战役中牺牲。
徐乾喜的爷爷没有见过父亲的模样,但他一直骄傲自己有那样一位英雄的父亲,他把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的关于父亲的点滴讲给子孙听。红色基因便在徐乾喜的内心深深扎根。
“我经常听我爷爷讲我太爷爷的英雄事迹,我太爷爷刚结婚就去参军了,后来在四平战役中壮烈牺牲。从小我就有了参军的想法,大学毕业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然后我就报名入伍了。”徐乾喜说。
报名成功后,徐乾喜每天坚持做俯卧撑、立定跳远、慢跑,为即将圆梦的军旅生活做准备。
徐乾喜是独生子,他的父母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对于孩子参军,他们大力支持。徐乾喜跳远,他们帮着测量;徐乾喜做俯卧撑,他们站在旁边为他加油。
兵役登记、网上报名、兵员预征、体检,随着应征进展一步步推进,徐乾喜离梦想也更进了一步。
“我太爷爷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保家卫国,作为当代青年,我也要投身军营,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徐乾喜说,他与太爷爷的时代不同,但使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