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梅
长期以来,为减负而设定的下午三点半放学,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按时接送和辅导孩子的难题,为更好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履行好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职责。乡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短板,而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后服务的需求却日益增长,重重压力导致乡村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其立足于自身特点,探索构建特色课后服务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优化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进而以优质课后服务助推“双减”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构建特色课后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的如火如荼开展,有益经验不断得到总结和推广,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课后服务流于形式、变相集体补课、教师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缺乏监管评价等。对于乡村寄宿制小学而言,开展课后服务更是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学生寄宿在校,实施课后服务的时间更长;另一方面学校资源不足,开展课后服务的困难更多。“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急需乡村寄宿制小学实现课后服务的提质升级,进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教育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意见》指出,“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特色课后服务模式,成为乡村寄宿制小学实现课后服务提质升级的首要任务。相对于城区学校,乡村寄宿制小学开展课后服务有着资源方面的不足,但具备着服务时间、师生沟通等几方面的优势。
一是课后服务的时间更加充裕。寄宿在校的学生,享有更长时间的课后服务,拥有更多做作业、进行阅读和文体娱乐活动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
二是师生交流互动更加频繁。由于学生寄宿在校,教师既是他们的学习指导者,也是他们的代理家长和知心朋友,师生的交流机会更多、关系更加密切,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乡村寄宿制小学应立足于优势,探索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后服务模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依托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发展有质量的教育。
探索建立特色课后服务模式
力行“双减”的情势下,作为课后服务的主阵地,乡村寄宿制小学应积极落实“5+2”要求,本着“科学实施、有效育人”的原则,立足于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建立“1+X”特色课后服务模式,增强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效果。“1+X”特色课后服务模式,“1”即答疑辅导,保证学生在校按时完成课业任务;“X”即特色社团或兴趣班,在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做足基本服务。由于学生寄宿学校,不能得到来自家庭的有效辅导,乡村寄宿制小学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做足基本服务,即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在乡村寄宿制小学,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生通常有两节课的晚自习,答疑辅导是参与课后服务的科任教师利用一节晚自习,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做好拓展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根本任务。乡村寄宿制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做好拓展服务,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一是早自习期间,进行诗词诵读。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和学习要求,为学生制定晨诵诗词目录,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充分感受诗词所蕴含的美好与力量,增加诗词积累与文化底蕴,进而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
二是阳光课间,开展多样化活动。乡村寄宿制小学可依托社团或兴趣班指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打造个性化成长空间,如美术学科的剪纸、绘画、手工制作等,音乐学科的演唱、舞蹈、乐器演奏等,体育学科的田径训练、球类比赛等。对于没有社团的学生,学校不能放任自流,可进行分组活动,如体育运动、下棋比赛等,让学生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思维灵活。乡村寄宿制小学,可利用课后服务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果蔬种植基地、养殖场等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晚自习期间,进行课外阅读。寄宿在校的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机会,因此,晚自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阅读语文主题丛书或是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是提供心理辅导,塑造阳光心态。乡村寄宿制小学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等占有一定比例,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学校可安排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利用课后服务,定期为问题行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落实“双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要举措;开展课后服务,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利途径。对乡村寄宿制小学而言,构建特色课后服务模式,是其课后服务提质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其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育人水平的催化剂。乡村寄宿制小学需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后服务模式,丰富内容、优化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踏实走好“双减”下的提质增效之路。
(作者单位:库伦旗六家子镇三道洼中心校 )